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闹心路”变成致富路

■ 本报记者 蒋红帅

“今年过年返乡,感觉家乡变化最大的就是村容村貌。路变平整了,环境变干净了。如今的豆腐赵村真是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春节假期,在外工作的茌平区杨官屯乡豆腐赵村村民王玉江回到村里,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让他感慨万千。

在王玉江的印象中,豆腐赵村的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村民出门一踩一脚水,让村民非常闹心。

豆腐赵村党支部书记王友林告诉记者,“闹心路”给村民造成极大不便,成为村民的“心病”。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村“两委”决定以“集体出资+村民捐资”的形式,对村内各条道路进行重修。修路的消息一出,立即得到豆腐赵村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响应,不到3天时间,这个只有148户、576口人的小村庄募集捐款14万元。

“我家住在村子的后街,门前是条土路,每当有汽车经过,尘土飞扬,让人没法睁眼。村里重修道路后,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出门再也不吃土了,更不用担心磕磕绊绊了,真是幸福感大增!”说起出行的变化,村民杨德国老人有说不完的话。

小道路,大民生。改善农村道路不仅关系到群众幸福感的提升,更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推进。如今,豆腐赵村的“闹心路”不仅变身幸福路,更成为全村推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走进豆腐赵村,抬眼望去,新修的笔直的道路两侧是一片片蒜地,覆盖着大蒜的地膜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蒜苗从地膜下钻出,展露出鲜绿的尖儿,分外惹眼。

“路修好后,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出行难了,种植大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说起道路畅通带给村庄的变化,杨官屯乡乡长耿付凯介绍,杨官屯乡从10多年前就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蒜,目前,面积已达3000亩。豆腐赵村共有大蒜400亩,年产值超过百万元。202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王国林返乡创业,建设了冷库,让豆腐赵村成为当地重要的大蒜集散地。

“村里本来就有产业,再加上现在全乡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乡亲们致富的干劲更足了!”耿付凯告诉记者,今年杨官屯乡将接续奋斗,着力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量的拓展”到“质的提升”,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22-02-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749.html 1 “闹心路”变成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