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岸边秧歌美
■ 沈欣欣
蜿蜒的黄河从东阿县大桥镇郭口村村南流过。
“担子越来越轻,日子越来越美……”新春伊始,灿烂的阳光下,郭口村村旁的黄河大堤上,伴随着欢快悦耳的锣鼓声,十余位身穿花棉袄的村民用轻快的步伐扭起秧歌,让大堤上洋溢着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
“黄河大秧歌主要就是走十字步,迈左脚抬右手,一二三四……”东阿黄河大秧歌传承人张淑玉正带领秧歌队队员一遍遍练习。
这个距离黄河只有100米的小村落,是黄河大秧歌的发源地。每逢闲暇时间或重大节日,秧歌队员们都会聚集到一起,载歌载舞。
据了解,黄河大秧歌是以北京秧歌和东北大秧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既有东北大秧歌的粗犷,又融入了北京秧歌的温婉。随着时代发展,秧歌队在保留之前元素的基础上,把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融入到了黄河大秧歌里面。
“欢快的音乐加上我们的动作和队形的变换,融合在一起,歌唱祖国、赞美劳动,使得这种舞蹈变得更美。”张淑玉笑着说。
52岁的张淑玉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加入黄河大秧歌队也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在她的推广传承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喜欢上了大秧歌。每逢佳节,秧歌队员们便集聚在黄河岸边,用优美的舞姿庆祝佳节。
“现在,一天不跳就浑身不舒服,扭起秧歌来就浑身轻松、心情舒畅。”秧歌队队员梁梅告诉记者,秧歌队队员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小到三四岁,大到七八十岁。在这里,扭秧歌成了一种流行的健身方式。
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小汽车,从狭窄的小土路到宽阔的水泥路,一年年过去,黄河岸边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河大秧歌目睹了这些变化,见证了黄河岸边的人民迈进幸福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