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 张智聪
党的二十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要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一是引领基层治理。基层党组织要运用法治思维引领基层治理,提高民众的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构建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坚持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引领产业发展。要以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助力强党富民提质增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中的主导性、引领性,坚持“人才回乡”,积极搭建本土人才回乡平台,建立激励机制,落实优厚政策。三是引领人心向党。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想方设法把聚人心的工作做好做实。要善于敢于同群众交心,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摸透,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服务途径。
全面建好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巩固好、发展好。一要规范各领域党组织设置。要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重点是规范两新工委、国资国企党工委、教育工委、新兴领域党组织设置。二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统筹设置村党组织跨村联建重点跟踪指导地区,以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为抓手深化“跨村联建”实践,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乡镇党委靠上推进、部门联合帮促、乡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要健全社区基层党组织体系。健全和落实“四级联系指导”包保责任制,积极深化小区党建新路径,抓好小区“当家人”制度。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职能部门要下沉服务,为社区解决要事难事,把“社区赋能、书记赋权”工作落到实处。
以务实管用的措施加强干部管育。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培养基层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一是要严把发展流程和创新教育管理为源头治理。要在提高入党积极分子择优率上下功夫,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在优化党员队伍上下功夫,通过实行计划单列的方式,在产业工人、青年农民和“三新”组织中发展党员。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以党纪学习教育为着力点提升党员教育实效。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做到激励和约束并重,保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建好用好各级党校,统一制定管理、考核细则,切实把党员管理教育好。要用好基层闲置资源,打造集党员教育、党群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综合阵地。三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规矩,严格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以重要活动、专项活动和常态化部署为着力点,完善基层直达的落实机制,确保提升培训效果。
重点统筹推进“三新”党建工作。坚持把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创新活力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建立完善党组织和管理层共同学习、定期沟通、重大事项会商等双向互动机制,推动“三新”组织与党的发展同向而行。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要根据不同群体特点来发挥行业、属地、企业各自优势,把党员有效组织起来。搭建新就业群体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推广以党员为骨干组建志愿服务队、发动党员担任网格员等做法,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和行业治理中贡献力量,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幸福感、归属感。以打造干部队伍为目的,为年轻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搭建平台,走进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加强党性修养,增进群众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专委会重点课题“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XDJYJ202301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