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好三关
■ 陈婉莹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的生产力,是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基础上所提出的新理念与新要求,是对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回应,也是新时代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国的关键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核心标志及其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好“改革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主要抓手。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好“创新关”。新的时代要求下,新质生产力便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着力为创新构建安全的技术生态体系、完善开放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好“人才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依靠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坚持工程牵引,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梯队。发挥重大人才项目聚才用才的引领作用,形成建制体系化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集成支持,给予充分财务支配权和创新自主权。培养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坚持产业为要,加大核心领域人才开发力度。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未来产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前沿交叉领域,大力集聚急需紧缺人才,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引育并举,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注入原动力。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