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担当书写新时代赶考之路

■ 李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坚守底线、依法履职,树牢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凝聚法治力量,以法治担当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带头学法,增强法治思维。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尺度,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和事业发展最有力的武器。要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学法懂法,以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学法是为了更好地懂法、守法和执法,只有认真学法,才能形成法治的思维方式,才能公正执法。党员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认真学,耐心学,坚决克服“工作忙,没时间学”的问题;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习宪法,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地方性法规,夯实法治理论和知识基础,从根本上提升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胸怀敬畏之心、树牢底线思维,增强思想制约力和言行举止约束力。要让法治精神深入心中,办事讲规矩、言行守规矩,摒弃特权思想、官僚主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内心深处自觉尊崇、真诚信仰、始终维护法治尊严,做到爱法、守法、护法,牢牢把握严格执法的工作“生命线”,将法治作为言行的“校准坐标”“度量之尺”,正确行使权力。

带头守法,增强法治观念。“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党员干部要将“法”内化于心,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可、服从和崇尚法律,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才知有可为有不可为,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绝不能触碰法律红线,逾越道德底线,要严格律己,自觉遵守各项法律规定,带头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党员好干部。党员干部要把遵纪守法作为最基本职责和最基本素养,自觉按照党纪国法严格约束自己,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自觉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真正把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树立起对法律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尊法、守法,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

带头用法,弘扬法治精神。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因此,党员干部就应当在工作生活中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实际工作中定规矩、划界限,自觉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行为习惯,把法治思维运用在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和解决纠纷上;解决问题依法有据,办理事务依法而为,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坚守公平正义,维护法治秩序,推动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执法水平不断提升。以良法善治维护人民的切身利益,以法治护航人民幸福、保障百姓福祉,如保护群众的个人隐私、食品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织密法治之网,让“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法治环境为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不断释放法治温度,让法治精神落地生根。

法者,治之端也。各级党员干部要学法、信法、守法、用法,将法治精神贯穿于实践当中,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精髓要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守正创新,切实增强使命担当,以赶考姿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2024-05-0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9946.html 1 以法治担当书写新时代赶考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