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时代价值

■ 陈晓露 耿锦川

大运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值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周年,以及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被评为一级博物馆之际,我们深入探讨大运河文化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作为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大运河的建设,是中华儿女将自然规律、科技规律、经济社会规律完美结合的典范。大运河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了一个市镇林立、物产丰富的沿河经济带,将中华民族南北区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政治共同体和经济大市场。

大运河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物质上的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流淌着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河流。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滋养了立诚讲信、合作共赢的商业精神和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山陕会馆、光岳楼和临清钞关等历史古迹,是聊城运河文化繁荣的产物和见证。

“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运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是促进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无数历史传说与情感。比如聊城的山陕会馆,向世人述说着明清时期晋商崛起背后的艰辛历程。大运河沿线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传统节庆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运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精神。历朝历代对大运河的修建,是中国人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规则的重要体现。大运河的漕运和商业功能孕育出“重诚重信”“合作共赢”“富民厚生”和“义利兼顾”的商业道德,既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又是当代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三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运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勤劳朴实、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等。这些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受大运河文化的影响,聊城这片土地孕育出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国学大师季羡林和抗日名将张自忠等名人。四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对大运河文化进行活化,通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将大运河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化资源,让那些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那些陈列在广袤土地上的遗产,那些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都变得鲜活起来。

十年遗产耀寰中,古韵流芳大运河。保护、发展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对运河的精华进行发掘、继承,让这条历史长河继续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陈晓露,莘县文化和旅游局;耿锦川,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2024年聊城市社科联“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012)〕

2024-08-2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6130.html 1 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时代价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