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曲安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一论断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是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围绕科技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是改进生产函数、提高发展质效水平的关键。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则为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制和模式。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标志着经济进入了一个以创新为主导的新时代,这一时代的生产力发展不再单纯依赖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而是更加侧重于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效率的质的飞跃。管理与组织创新则为这种飞跃提供了组织保障和运行效率,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理解和指导现代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生产力的制约因素是多维度且相互关联的。第一,传统产业升级面临的挑战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加速,传统产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更新的压力,需要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来提升其竞争力。第二,创新体系的不完善同样限制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一个健全的创新体系能够促进知识与技术的积累、传播与应用,而当前许多经济体在这方面存在缺陷,如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第三,资源环境的约束对生产力的制约日益凸显。随着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已成为全球性的挑战。要突破这些制约因素,需要综合施策,包括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完善创新体系,以及推动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策略,涉及多方面的系统性改革与发展。首先,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科技创新体系应涵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协调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机制。这要求构建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其次,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这包括改革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以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同时,需要制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再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另一战略方向。这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的现代化,以及通过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来提升产业竞争力。最后,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是确保新质生产力持续增长的基础。这包括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以及构建风险分担和创新激励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过程,需要政策、市场、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以及持续地改革与创新。这些策略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在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些综合性措施,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生产力的全面提升,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09-1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57135.html 1 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