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个性化培养“责任田”

——临清市京华中学特色育人模式初探

■ 刘德策 秦伟

11月26日,临清市京华中学第五届“红领巾”校园文化讲解员团队围绕学校“一路四园一空间、一室六廊两经典”的校园文化布局,为初一年级学生解说校园文化。小小讲解员们精神饱满、语言流畅、动作自然、声情并茂,给现场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自2020年临清市京华中学“红领巾”校园文化讲解员团队成立以来,学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校园、发掘校园文化底蕴的机会。

临清市京华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找到适合学校实际的个性化育人路径,探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方式,形成适合学校实际的个性化育人路径。

“6+2+3” 设置多元课程

11月28日,京华中学初二年级社团活动如期开展。足球、健美操、课桌舞、诗歌朗诵、书画等丰富多样的社团课程,以优秀艺体文化为载体,充实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扎实推进学校的“双减”工作,发展学生素质教育。这也是学校“6+2+3”多元课程的缩影。

“6”是每天6节40分钟标准课时,通过构建教学协作共同体和学习合作共同体的方式,主要安排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和必选课程,培养目标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在行政班内组建学生的学习合作共同体,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分层次教学。

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设相应课程。教师对课程进行单元整合,在“6”中完成国家课程的讲授。

“2”是利用每天下午2节课,安排学科拓展类和综合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程。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培养目标重在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学有所长;综合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程,按照社团、兴趣小组、学生特长方向(音乐、体育、美术及信息等)或其他组织形式进行活动。这一部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不同的发展方向,提供适宜学生的课程,最大限度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分类培养。

“3”是每天晚自修3节课,安排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提升,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整体规划,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形成发展规划和提升计划。

培优创新 固基提升

11月25日,学校开展了以“感恩成长 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班会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班主任通过感恩视频、感恩音乐、感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情、朋友的帮助之恩,温馨的画面和感人的瞬间,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懂得感恩,勤于追梦,是学校鼓励学生、提升内驱力的重要方式。

学校每级部每学科确定50余名学生进行培优创新课程教学;教务处结合学科教研室主任统一制订培优创新课程计划,组建培优创新共同体,选聘专门老师进行培优创新课程教学。

对于培优和个性发展的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培养,各年级备课组长统一确定各学科重点教学内容和删减内容实施重点突破。固基学生在行政班教室进行学科辅导,加大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加强集体备课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老师对集体备课的重视程度。

提高学科辅导的针对性,对于薄弱学科较为明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辅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准差距,着重发力,补齐短板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学校党总支书记管瑞臣说。

为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每级部确定50—100名学生进行个性培养,艺体处和年级部确定特长训练团队和项目,明确训练时间。开设音体美信特长生辅导,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利用社团和课外活动,加强对特长生的培养。

临清市京华中学实施魅力教育,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个生命在教育中绽放光彩,为每个孩子打造成长的舞台。

2024-12-03 ——临清市京华中学特色育人模式初探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0853.html 1 种好个性化培养“责任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