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风,流向大同

■ 老土

一个人走出影院的时候,午夜的天空正飘着初冬的雨。被雨水打过的法桐叶子凌乱地贴敷在路面上,闪着清冷而晶莹的光。而此刻,脑子里却闪现着电影《风流一代》结尾处,巧巧整理了一下衣服和鞋子,把斌哥一个人撇在路边,加入到晨练跑步队伍中的情景。

这部贾樟柯导演耗时22年拍摄完成的电影勾起了我的兴趣。预购电影票时,距离放映不到1小时。在我勾选座位时,才发现整场电影竟然无人订购。

直到电影结束,就只有我一个观众。

我很满意这个小县城,毕竟还有两家影院可供选择。看不看电影,看什么样的电影,是人们自己的选择。我只想说,这是一部希望让更多普通百姓看到并看懂的电影。可惜,人们都在自己破碎的生活中忙碌着,没有时间在一部电影里,关照一下可怜的自己。

就像我,也不过是第一次看贾樟柯的电影。之前,曾从朋友的闲谈中,知道他是一位有个性的导演。所谓个性,自然就是孤立的,是独行的。就像此时,我一个人行走在午夜的冬雨中,雨水斜斜地打在脸上。

《风流一代》公映的消息,我是从手机上刷到的。不知不觉间,广播和电视就退出了我们的视线,手机成了人们获知信息的主要渠道。可是我觉得,偶尔看看电影,接受一部电影带来的冲击与震撼,于生活是必要的。电影,是一门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事业。当然,这也要看是什么样的电影,是谁执导的电影。电影中的一切,包括演员、服化道、灯光和背景音乐,都是导演表达的具体呈现。

一部没有多少热闹成分的电影,人们大多是不会看的。还不如约几位好友喝场小酒来得舒服痛快,我曾经也这么认为。而看完《风流一代》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贾樟柯导演不是来凑热闹的。通过这部电影,我断定,他不是一个迎合大众的导演,他的电影,就是给少数人看的。他早就看淡了世俗的一切东西,什么都不在乎。不然,怎么会用22年时间来拍一部电影?他坚持做属于自己的电影,这才是本质。

影片的故事不复杂。二十多岁的巧巧,和同样年轻的斌哥,都没有正当职业,他们的故事,从2000年山西大同的一处旧影院开始。短暂的感情结束之后,斌哥去了重庆奉节,随后,巧巧也南下寻找斌哥。一个有着闯荡天下的梦想,一个怀揣对一段感情的憧憬。两人见面时,却以分手的形式,让这段感情在电影中告一段落。当两人再次相见,是在大同的一个超市里,此时已到了2022年。

两个人都老了,斌哥半身不遂,巧巧在超市做收银员,无意间抬头,彼此都还认得,只是相视无言。

这个故事起于山西大同,最终又落脚到山西大同。为什么是大同,我不知道,这与贾樟柯导演是山西人,大概没有什么关系,三晋之地这么大,他完全可以选择别处。

许多人大概都有过与贾导一样的梦想,曾经努力追求不同,渴望能够与众不同。但面对时间,我们是一样的。一样地欢笑,一样地拼搏,又一样地衰老,一样地无奈,一样地流泪与叹息。所以,芸芸众生脚下的路,大体是相同的。

当然,贾导所追求的不一样,所表达的特立独行,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点,世间所有的一切,谁都逃脱不了。大同只是个地名,贾导借助这个地名,表达了一个天下人普遍认可的问题,也展现了人生不可改变的一种宿命。

不止“风流”这个词,我的脑海里还有“一代”。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一代是二十年到二十五年。人生百年,不过是经历四代的时光。生命里的每一寸时光,我们都不应该浪费。

就像电影中的女主角,22年前演巧巧时,那么青春靓丽,22后还是她演巧巧,人明显地老了。这让人一点点感觉到,时光在一个人身上流走的痕迹。青春,如此易逝,如此地不经折腾。

电影中的巧巧没有一句台词。一位女一号,竟然在不说一句话的情况下,把导演心中的电影语言表达得如此透彻而清晰,这就是贾樟柯。他心里很清楚,在如此简单的情节、如此明了的故事中,所有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无言的表演里,尽是对生活无需多言的阐释。反映普通人一代风流的电影里,巧巧和斌哥,是你,也是我。

情节的悲凉之处,是巧巧与斌哥在奉节的见面,而见面即是分手。一个男人,去外面闯荡的过程中,替别人背了锅,梦想,终被现实刺破。同样,一个女人,千里迢迢寻找自己的爱情,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却终是心灰意冷,炽热的火焰被现实的雨水浇灭。

这部电影,从二十多年前开机时,就注定是属于少数人的。而我,又何尝不属于这个世间沉默的大多数。

贾导最终给自己这部电影确定了《风流一代》的名字。这明明是一部反映普通底层人命运的影片,而我们普通人是否还拥有风流的资格?作为底层的大多数,我们拿什么去风流?起这样一个名字,是不是一种反讽,与普通人的一种自嘲,我不得而知。

我们当然可以褒义地理解“风流”,更广义地去理解“一代”这两个词,这会让我们的生命,有了些许存在的意义。就像电影的最后,巧巧加入到了晨跑的队伍里,目光坚定而从容,尽管晨光尚未到来。

贾导与影片中的斌哥、巧巧本没有什么不同,他的浪漫与理想,不是也像他的《风流一代》一样,遭遇到了这场午夜的冬雨吗?也如我一样,独自行走在这冷清的夜里。此时,我着笔写下的这些文字,本也不是什么影评,而只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已。人如鱼,在河流之中,却无法改变河流的方向。我们,只能别无选择地漂泊在风中,没有办法改变风的流向。

依然希望,有更多的贾樟柯、李樟柯、刘樟柯,永远服从于内心,只做自己。期望有更多类似的电影问世,给人以在大风中活下去的勇气。

2024-12-0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1078.html 1 风,流向大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