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繁森精神中蕴涵的为民理念
■ 姜伟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孔繁森,就是这一根本立场坚定不移的践行者和实干家。在支援西藏、建设西藏期间,孔繁森在与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践行着“为民”“敬民”“爱民”的工作理念,始终把自身定位为“人民的公仆、藏胞的亲人”,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为西藏地区发展谋出路、为藏族同胞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中。
为民是孔繁森援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本思想,主张“执政为民”“为民服务”,本质上就是站在人民立场的民本主义,是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权益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为了群众,满足藏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孔繁森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在西藏工作的九年时间里,除了家中的老母亲,孔繁森心中最放心不下的是藏区人民。孔繁森把为民造福作为初心使命,将党和人民所赋予他的权力全部用于发展阿里地区经济、服务阿里人民,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百余年的中共党史是党与人民群众一道打出来、闯出来、干出来的,历史的足迹清楚地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做好基层工作,更需要基层干部明晰身份定位、明白服务对象、明确力量源泉。
敬民是孔繁森援藏工作期间所秉持的做事态度。“敬”,肃也,意在指心存戒惧而谨慎行事,“敬民”是儒家“礼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心存戒惧要求党员干部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公地位和首创精神,牢记手中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谨慎行事则要求党员干部要接受民众监督,多照照群众这面镜子,多听听群众的声音。敬民在宏观层面上体现着的是党和国家的治国理念,在微观程度上反映着基层治理的原则。在基层治理工作中,“敬民”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民之患,解民之忧,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调查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把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土点子挖掘利用,成为指导自身工作的金点子。
爱民是孔繁森精神境界的最直观表现。爱是建立在深厚感情基础之上的,孔繁森二次进藏,完全是出于个人自愿,他对藏区人民的深厚情感是其作出援藏决定的根本动力,在孔繁森的眼中,西藏的老人就是他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西藏的土地就是他的家乡。孔繁森本着无私奉献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二离桑梓赴高原,他掏出家中仅存积蓄,卖血筹集资金,用行动诠释“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句誓言。在藏区工作的点滴无不体现着孔繁森无私爱民的伟大品格。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一心为民是基本要求,敬民是工作态度,爱民则是需要培育的高尚情怀。孔繁森对人民的爱不掺杂私欲与杂念,只为践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