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昌葫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 孟杭
悠悠运河,千年文脉。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东昌葫芦文化因运河而生而兴,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遗产,东昌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东昌葫芦文化内涵,推进葫芦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保护传承运河文化的应有之义,是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塑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品牌的有力抓手。
葫芦产业作为东昌府区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产业发展潜力,应利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重要契机,收集整理书籍、影像等相关资料,全方位挖掘整理葫芦文化的内涵,以葫芦文化创新发展推动运河文化的传承保护。
坚持以传承人保护为主体,打造葫芦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传承人的保护,东昌葫芦雕刻技艺经过800余年的发展,传承谱系清晰,技艺发展良好,但也面临着传承人年龄断层、后继无人的严峻现状。应加大对东昌葫芦雕刻传承人的支持与保护力度,注重非遗传承人选树培养,通过师徒传承、技艺培训、走进学校等多种形式,打造葫芦文化传承发展核心要素。
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深化葫芦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活化利用文化资源是加速实现文化价值的关键一环,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数字媒体技术、融媒体发展技术等,进行数字化影像影视产品创意开发。同时,借力国潮流行趋势,加大文创开发力度,研发茶具、灯具、香筒、吊坠、文玩等产品,丰富葫芦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提高葫芦产品的附加值。
大力推动葫芦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通过展览展示、文艺创作、媒体传播等方式讲好大运河文化故事,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葫芦文化与旅游双向驱动、互利共赢是葫芦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葫芦文化与旅游、商业、会议、康养等产业形态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系列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新业态。持续办好葫芦文化艺术节,联动开发中华葫芦文化、鲁西红色文化、聊城民俗文化,打造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农事体验、文化创意、青少年活动等旅游休闲项目。
(作者单位:中共东昌府区委党校,本文系聊城市社科规划“两河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