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农事忙
■ 诸葛保满
惊蛰至,雷声起,万物苏,农事忙。每当惊蛰的脚步悄然临近,记忆的闸门总会被轻轻推开,家乡那惊蛰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便如电影般一幕一幕在我脑海中清晰再现。
在我的孩提时代,惊蛰的第一声春雷,宛如春天发来的加急电报,催促着父母和乡亲们投身到紧张的农事劳作当中。印象里,天还未破晓,公鸡的打鸣声才刚刚划破寂静,父母就早早起身了。母亲利落地系上围裙,走进厨房生火做饭,灶膛里的火苗呼呼直蹿,映照着她和蔼可亲的脸庞。父亲则扛起农具,迈着大步走向牛棚,准备牵出家中的老牛。
吃过简单的早饭,父母便带着我一同前往田野。来到田间,父亲熟练地套好牛轭,高高扬起手中的鞭子,一声响亮的吆喝,老牛便迈着稳健的步伐,缓缓拉动犁铧。黑黝黝的土地在犁铧的翻动下,露出新鲜的泥土层,散发出阵阵浓郁醇厚的土香。父亲紧跟在犁后,目光专注地盯着犁沟,确保犁地的深度和宽度均匀一致。他的身影在晨曦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挺拔,那坚实的脊梁,扛起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母亲则在父亲身后不远处,微微弯着腰,将一粒粒种子小心翼翼地撒入犁开的沟垄里。她的动作轻盈流畅,仿佛是在广袤的大地上精心绘制一幅绝美的画卷。每一粒种子都饱含着母亲对丰收的殷切期盼,她轻声哼唱着古老的歌谣,那悠扬的声音在田野间悠悠飘荡,给这忙碌的农事增添了几分温馨。
惊蛰时节,父母每日都过得忙碌而充实,种瓜、种豆、育秧……我在一旁也没闲着,学着父母的样子,帮忙捡起草根和石块,只不过总会忍不住开小差,跑去追逐那些飞舞的蝴蝶,不时会踩滑摔个仰面朝天,惹得父母一阵开怀大笑。母亲笑着嗔怪道:“小心点,等秋天丰收了,给你买新衣裳。”那一刻,我满心憧憬着秋天的到来,脑海里不住地想象着自己穿上新衣的模样。
夜晚,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声,不禁问母亲:“为什么惊蛰过后就这么忙呀?”母亲微笑着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到了,万物复苏,农民得赶紧忙活起来,庄稼才能茁壮成长,到秋天才能有好收成啊。你是小学生,也要抓住宝贵的时间勤奋学习,才会更有出息。”母亲的话,犹如绵绵春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激励着我朝着一个个小目标不断奋进。后来,我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离开了家乡,在城里拥有了安稳的工作。
如今,时光流转,我已离开家乡多年,但惊蛰时节父母忙碌的身影,始终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父母在田间劳作时,用质朴的语言传授给我的做人做事道理,不仅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更让我受益终身。这些道理让我深刻领悟了劳动的价值,明确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和意义,更让我对家乡的土地和亲人,怀抱着一份深深的眷恋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