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平原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径

■ 姜伟

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坚持以系统思维深化“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特色鲜明、各美其美的宜居乡村,努力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平原特色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以示范片区为抓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正突破传统行政村地域界限,通过空间重构、功能整合、产业协同,形成“多村联动、优势互补”的发展共同体。这种“聚点成面、串珠成链”的发展模式,既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因此,现阶段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一方面要构建“一片区一主题”差异化发展矩阵,通过功能定位差异化、产业布局特色化、资源配置精准化,形成错位竞争、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片区组团联动发展,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协作网络,强化毗邻村庄之间的联动,整合优势资源要素,发挥集聚效应,推动从“单点示范”向“全域振兴”跨越升级。

以特色产业为引领,打造乡村发展“硬实力”。当前需重点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工程,通过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布局、品牌化运营的三维联动,深度挖掘“土特产”资源禀赋。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生态涵养、文化体验、休闲康养等多元价值拓展,着力构建“一产为基础、二产为支撑、三产为引领”的现代乡村产业格局,实现从传统农业向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在产业升级路径上,应以培育“链主”企业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完善产业链条薄弱环节,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电商物流、乡村文旅康养等新兴业态,塑造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条延伸,全面提升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创新性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战略概念,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正经历从传统资源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深刻变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农业产业数字化正加速重构生产范式。下一步,要大力拓展人工智能、数据算力、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推动农业生产全流程跟踪监测与科学管理,实现作物种植精准化、设施种植数字化、育制种智能化以及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构建起完备的智慧农业体系。同时,要强化数据要素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实施新农人数字素养提升行动,构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2025-03-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6871.html 1 积极探索平原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