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参与班级区域环境的方法路径
■ 杨延虎
国内外众多研究报告显示,班级区域环境在幼儿的园所生活与学习过程里,占据着关键地位,对幼儿的认知拓展、情感塑造以及社交能力提升,均有着潜移默化且影响深远的作用。很多时候环境创设工作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力量来完成。然而,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大力倡导幼儿积极投身于环境创设之中,这一理念高度契合以幼儿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让幼儿参与其中,能够促使环境更加精准地契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幼儿在班级中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感。
当前,幼儿参与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常见思路,主要有主题式参与、角色体验式参与、兴趣导向式参与等。主题参与式以教学主题作为切入点,根据一定主题,幼儿收集资料,参与环境创设,围绕主题不断深化自身认知,实现将学习过程融入到环境创设实践当中。而角色扮演是在情境设定下,依据扮演角色需求,发挥想象力,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深度参与到班级区域环境的构建,从而丰富环境创设的形式与内容。兴趣导向式是根据幼儿对某事物的兴趣,组织幼儿制作相关模型、绘制相关图画,并将这些作品用于布置相关区域,以幼儿的兴趣作为驱动力量,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热情。
当前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为参与程度不均衡、教师引导不足、持续性欠缺等,而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内向或能力稍弱的幼儿参与机会少,被动跟随,不利于全体幼儿发展。不能在创意启发、技能指导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导致幼儿的想法难以有效落地,挫败其积极性。缺少后续持续性维护、更新与动态变化,难以持续激发幼儿兴趣与探索欲,起不到应有作用。
研究显示通过以下措施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合理分组、适配任务,适当拓展探索深度让每个幼儿都得以合理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全程给予针对性指导,密切关注每组进展。针对困难,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幼儿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度参与,收获成就感。另外,强化教师专业支持。教师自身要提前学习多领域知识技能,涵盖幼儿创意激发、手工制作、空间布局等方面。在创意启发上,教师运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打开思路,激发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适时示范关键技能,用简单易懂的步骤让幼儿掌握技巧,将幼儿脑海中的创意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创设行动。建立动态更新机制,设定固定的更新区域环境时间周期,持续融入新元素,紧密结合生活变化。不断更新的环境时刻保持幼儿的新鲜感与参与热情,使他们持续投入到班级区域环境的完善之中。
通过实施分层引导、强化教师支持与构建动态更新机制等一系列优化策略,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幼儿参与班级区域环境创设的质量与效果。这些策略的实施,将使班级区域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活力摇篮,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与生活空间,有力地推动学前教育环境创设实践迈向新的高度,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聊城幼儿师范学校,本文系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前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JXQZX202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