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心耕耘育桃李
——记茌平区振兴街道中心小学党委书记吴海燕
■ 王向阳
在茌平区振兴街道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她用25年的坚守与奉献,诠释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她以创新与担当,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她用爱心与智慧,为无数孩子的成长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她就是该校党委书记吴海燕,一位扎根基层教育的优秀教师,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楷模。
修己优术,破茧成蝶
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吴海燕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她深知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根本,因此与全校美术教师一起努力打造精品课堂。她将课堂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上,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日常美术教学,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让爱国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她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多次执教省级公开课并荣获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
担任领导职务后,吴海燕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员教师“三亮”“三比”“三评”,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有效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
吴海燕还着力推行“简单的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她推行“5+N”教育模式,通过各学科开展“五好工程”,为学科教学提供鲜明的路径和目标,使教学简单而高效。通过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不同领域“N”的融合,优化教学空间、整合技术资源,促进简单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一模式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一直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学生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辐射带动,科研先行
作为聊城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省级工作坊主持人,吴海燕积极关注小学美术教育动态发展,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她结合STEAM教育理念,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教学,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剪纸艺术在茌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吴海燕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向民间艺人学习剪纸,使这门艺术进入课堂并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近几年来,她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飞天杯”剪纸艺术大赛,多人获得金奖,推动了全区乃至全市的美术教育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融合。此外,她还参与编写了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教师编写了《字说甲骨》《艺术社团》等课程资源,为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进课堂作出了贡献。
吴海燕注重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教师团队的培养,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她的个人专著《小学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新视野》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二十余篇论文在国家及省级报刊上发表。她主持的多项省级重大课题已结题并推广,部分研究成果正在教育实践中逐步深化。她还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优质平台,组建“吴海燕工作室”,遴选30名教师共同成长。她通过课题研究、课例研磨、送教下乡、教材培训等活动,带动全区小学美术教师成长。
暖心关爱,筑梦成长
吴海燕时刻牵挂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成长,她对学校的困境儿童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逐一建立档案。通过视频通话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她还通过多方力量募集扶贫基金,为教育脱贫提供物质保障。疫情期间,她带领教师送教入社区、入村,确保贫困学生学习不落伍。作为二级心理咨询师,她经常与孩子们谈心交流,抚平他们心灵深处的孤独,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
吴海燕用爱心和智慧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用执着和奉献书写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用责任与担当为学生打开了不一样的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