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布局低空经济产业
■ 孟杭
2025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提出“培育以航空材料制造为主的低空经济产业”。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打造增长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创造消费新需求、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在现代农林植保、国土测绘、城乡规划等低空应用场景创新上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关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
超前谋划科学布局,制定综合支持措施。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聊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将低空经济发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合理规划低空飞行区域。二是制定低空经济准入标准。制定清晰、透明的准入条件,确保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筹建低空经济行业协会,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实施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三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全市低空经济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财政、交通、资规、大数据等部门研究制定低空经济产业试点项目的综合性支持措施。
加强政企资源统筹,谋划创新应用项目。一是建设聊城市无人机联动管理服务平台,统筹全市资源,推动无人机在应急、水利、环保、自然资源等领域广泛应用。二是探索整合资规、应急、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无人机巡检应用需求,由市级国有企业牵头构建聊城空天地一体化低空经济平台,减少政府低空领域的重复投入、提高无人机使用效能。三是积极谋划低空经济创新应用项目试点,探索以政府采购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面向央企、省企开展低空经济创新应用试点项目招商合作。
完善低空产业链条,构建融合发展模式。一是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积极发展通用航空装备制造。深耕细分低空产业领域,加大高端铝材及复合新材料研发投入,立足传统产业基础优势,积极融入低空经济上游产业链。二是用好资源要素,加大低空经济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eVTOL知名研发制造企业、工业无人机链主企业、物流龙头企业、商业化应用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推进补链强链工程,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快“低空+”业态发展,结合聊城实际,因地制宜开发“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救援”等应用场景,不断创新“低空+”模式,推动低空经济与农业植保、旅游观光、工业巡检、测绘测量、环境监测、警用安防、应急救援等领域深度融合,拓展低空经济应用边界。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关键要素保障。一是加快构建“内培外引”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支持聊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低空经济领域高层次人才。二是完善低空经济金融支持政策。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建立完善财政支持体系,设立专项基金,制定优惠政策。三是建立低空经济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作者单位:中共东昌府区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