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出土唐代文物 活化利用路径探索
■ 李燕
近年唐代考古取得的可喜成果,不断丰富着聊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聊城市文博部门应利用出土唐代文物的资源优势,坚持“两创”方针,深入挖掘出土唐代文物的当代价值,多措并举,做好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加强保护,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文物活化利用工作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针对聊城市各县区文博单位经费不足、文物保存环境堪忧的现状,聊城市各文物部门和文博场馆可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保护资金、募集社会资金、发展文化产业、所得收入反哺文物保护等方式渠道,拓宽经费来源,不断改善文物保存环境。
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出土唐代文物的内涵,寻找文物的当代价值是活化利用的前提和理论基础。首先,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敢于打破人才录用的条条框框,唯才是用,引进有一技之长、独到见地、发展潜力的人才加入文博队伍,并在人才培养上放开手脚,鼓励创新和探索。其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唐代学术研究工作。如开展分类文物的专题性课题研究,或按文物的地域属性,开展区域性课题研究等。
讲好唐代文物中的故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当地文博场馆的作用,陈列展览“需要研究展品与展品、展品与人,乃至展品与这片区域、这座城市、这方乡土之间的关系,进而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博部门应利用出土墓志,深入挖掘墓志中涉及的历史、地理、环境、乡村、墓主生平事迹、家庭(家族)关系等信息,讲好文物中的故事,让文物有温度有温情,“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丰富展陈方式和手段,提升文物展览体验。首先,改变传统的靠墙式的大展橱展览方式,代之以更人性化的展柜。第二,利用“数字+多媒体可触摸电子屏幕”对文物进行展示,增加观众的观展兴趣。第三,实行互动体验式陈列的展陈方式,激发观众的兴趣,提高观展体验。第四,举办线上展览,拓展展览维度,满足不同观众群体需求。
实现馆际联合,组织综合性或专题性唐代文物展览。近几年,“借展”受到越来越多博物馆所青睐,成为交流展示国家文化、地域文化,实现博物馆之间互通有无的途径。聊城各县区的唐代馆藏各有特色,市各博物馆可以突破场馆限制,互通有无,实现唐代文物交流和联合展览。可由市级文物部门牵头,将各县区馆藏精品唐代文物进行梳理筛选,组织综合性展览或专题展览。展览在各县区之间巡回展出,实现各馆文物资源的互通共享,同时及时进行宣传报道,扩大聊城市唐代文物的社会影响力。
以唐代文物为素材,开发文创产品。聊城市出土唐代文物中不乏美器和实用器,聊城市文博场馆可以对出土唐代文物中经典的造型、纹饰、颜色、功用等元素进行提取,将藏品信息和时代潮流、社会生活、人群需求等结合起来进行文化创意创新,研发别出心裁、独一无二的文旅产品,促进文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聊城市东昌府区博物馆),本文系2024年度聊城市社科联“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