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精神对践行“三个务必”的启示

■ 肖太国 满凤磊

两离桑梓地,一生雪域情。孔繁森同志是鲁西大地上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孔繁森精神是老西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特殊展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尤为耀眼的一颗明珠。新时代,孔繁森精神仍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践行“三个务必”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从孔繁森精神中感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担当。一是不忘初心——“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孔繁森说:“要深入群众,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应该下决心为西藏人民做点贡献,为增加藏汉团结做点贡献。”在地震废墟上,孔繁森收养了3名孤儿,为了养大3个孩子,他偷偷跑到西藏军区总医院,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换取孩子们的生活费;他在部队时学过医,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带上自费购买的常用药为农牧民解难济困。二是牢记使命——“党的人得给公家办事”。孔繁森第一次援藏时34岁,他的母亲年近八旬,妻子体弱多病,还有3个年幼的孩儿,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号召,奔赴祖国边陲。孔繁森就是这样,他有着坚定的政治方向,深刻明白作为一个党员,服从组织、服从大局是天职也是使命。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孔繁森的境界感,以“党的人”身份要求自己,立足于无产阶级本质、党性原则与人民立场所构成的综合坐标中,争做“孔繁森式”的好干部。

从孔繁森精神中学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一是谦虚谨慎——“像高山雪莲般圣洁壮美”。孔繁森一生清贫,时刻牢记“公与私是一条永远不可逾越的界限”,对党内及社会上违法乱纪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曾经到阿里地区党校讲课,公开向党校的学员和教职工声明,地区领导来党校讲课,一不准吃请,二不准摆烟和水果,三不准领取课时费。儿子孔杰来西藏看他,住在县委招待所,临走时他坚持用自己的工资付上住宿费。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廉洁自律,拒绝糖衣炮弹侵蚀,像高山雪莲一样圣洁、纯贞、壮美。二是艰苦奋斗——“一腔热血洒高原”。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高原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艰苦奋斗是孔繁森坚定党性修养,用生命在高原谱写奉献之歌的重要精神动力。在阿里抗雪灾的路上,孔繁森在风雪交加的寒夜里在笔记本上写下了遗书,但好在坚持了下来。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像孔繁森同志那样原原本本、认认真真学习马列主义,学习他“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时刻怀揣“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初心照雪山”的赤子之心,做一个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高山雪莲”般圣洁壮美的人。

从孔繁森精神中撷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无畏情怀。一是敢于斗争——“活着就干,死了就算”。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孔繁森同志两次援藏,总结了在援藏过程中要与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的“五道难关”:高原反应关、生活关、工作关、人际关系关、家庭关。孔繁森在与这些困难挑战斗争过程中身体力行,堪称援藏干部的表率,以“关关难过关关过”的革命乐观斗争精神树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二是善于斗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勇于亮剑保家卫国”。阿里地区有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找到了造成阿里贫困的“三大原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优势,确定了“稳定一产、加强二产、发展三产、以开放促开放”的工作思路,使阿里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气质和英雄气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

(肖太国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教授;满凤磊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2025-04-2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8884.html 1 孔繁森精神对践行“三个务必”的启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