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赋能激活土地潜力,张芳庄村——
特色产业奏响致富曲
本报讯 (记者 张目伦 通讯员 朱红光) 5月15日,记者在临清市新华路街道张芳庄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通过大田托管、光伏发电、牛蒡种植三大产业项目,奏响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交响曲。
为破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张芳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金融赋能”模式。由党组织领办的志远合作社,通过“农担贷”贷款40万元,开展大田托管服务,盘活农村土地存量,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将105户村民的390余亩流转土地及整治撂荒地全部用于小麦、玉米、樱桃、苹果等农作物种植,由合作社统一托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大田托管,进而实现金融赋能,激活土地潜力。”该村党支部书记齐观杰表示。
近年来,张芳庄村采用“牧光互补”模式发展新型生态农业,依托村集体牛棚,打造“棚上发电、棚下养牛”的立体种养模式。棚顶铺设光伏发电板1300余块,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棚下养牛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该项目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5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张芳庄村发展特色产业,前期选择的是牛蒡种植,目前已初见成效。”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朱亮介绍,牛蒡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可观。张芳庄村集体通过“三资”清管用专项行动,收回村集体土地十余亩,结合本村牛蒡种植有关经验,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牛蒡产量和品质。同时,该村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牛蒡种植,拓宽了致富路。
“目前,我们街道通过‘一村一品’发展的特色项目有90多个,多数都很成功。而张芳庄村只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计划继续以‘一村一品’为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实现村村有项目、村村大发展,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朱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