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胜龙:青春作伴麦香浓

■ 本报记者 沈欣欣 潘云磊 本报通讯员 魏金州

5月的鲁西平原,麦浪翻滚,丰收在望。位于阳谷县阎楼镇的山东兴盛面粉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里,机器轰鸣,一袋袋面粉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包装,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该公司总经理郝胜龙用十年时间,把一家传统面粉厂打造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者。

2012年,大学毕业的郝胜龙面临人生选择:留在城市发展,还是回到家乡接手父亲的面粉厂?当时,家乡的面粉产业仍以传统加工为主,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但父亲的一句话触动了他:“咱家的厂子要想走得更远,得靠你们年轻人用新思维去闯。”

深思熟虑后,郝胜龙决定回到家乡。他没有直接坐进总经理办公室,而是从基层干起——在生产车间、采购岗位等又苦又累的一线锻炼自己。

“只有真正了解每个环节,才能知道企业该怎么发展。”郝胜龙说。

2013年,面粉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郝胜龙敏锐地意识到,单纯靠卖面粉难以突破,必须向深加工要效益。他跑遍全国面食加工企业,调研市场需求,最终决定投资500万元,上马阳谷县第一条日产30吨的现代化挂面生产线。

“我全程参与并负责这个项目,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引入先进生产管理经验,不断拓宽销售市场,连续三年实现每年新增一条生产线的目标,公司业绩不断创新高。”郝胜龙告诉记者。

2021年,郝胜龙再次投入30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如今的兴盛面粉生产车间,已看不到工人来回搬运的场景——智能包装机完成吨袋封装,物流机器人负责成品转运。

“它替代了原有的小规格包装袋,整体承载量为一吨,大大节省了我们的采购成本。”郝胜龙指着一款“吨包”面粉介绍。

企业发展了,郝胜龙没有忘记反哺家乡。近年来,兴盛面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周边农户签订了优质小麦订单,带动农户增产增收。

如今的兴盛面粉,已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远销全国多个省份。郝胜龙也先后荣获“山东省乡村好青年”“聊城市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眼下,郝胜龙正在谋划企业更大发展,努力实现兴旺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而产业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扎根乡土、踏实干事。”他说。

2025-05-1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9784.html 1 郝胜龙:青春作伴麦香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