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
本报讯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胥永进) 5月19日,记者在山东产研强远激光的装配制造室看到,企业技术人员正在对自主研发的复合激光清洗机进行安装调试。新产品融合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综合利用连续激光稳定、持续、平均能量高等特点,以及脉冲激光瞬时穿透力和准确性的优势,使整体清洗效率提高3倍以上,能够适应多种激光清洗需求。
另外,在激光清洗及激光先进连接技术产业化领域,企业通过长期的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研发出连续和脉冲激光清洗焊接产品30余种,2024年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专精特新企业。
“公司将加快推进激光复合清洗装备高功率、小型化研发进程,服务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制造领域,推动激光清洗技术升级发展。”公司总经理任远介绍。
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引领,山东东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山东大学、聊城大学等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等方面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以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为核心,数字化模拟轴承物理生产线,通过对生产线进行仿真、监测、预测、诊断、评估和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管理透明化、可视化、智能化和精细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们通过打造数字孪生信息采集系统,建成无人车间,减少人力的同时生产也更加智能化,由以前一人操作一台设备手动放料,转为自动化上料,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率和品质。目前,我们正研发数控折弯机,突破圆弧折弯技术,使其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公司技术总监樊丙瑞说。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打好科技创新“主动仗”,在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改革为驱动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我市积极引导企业探索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应用,突破技术瓶颈,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平台,深入推动企业技术“需求端”与成果转化“供给端”的精准对接。通过科技项目带动高科技人才引进,开辟招才引智新通道,集聚创新资源,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孵化—集群发展”全链条创新生态,聚力打造新业态培育基地与产业升级核心载体,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