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礼包 徐民 作

■ 李长玉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做保障。2025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尽心竭力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旗帜鲜明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这一重要部署为政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方向和新要求。当前聊城民营市场主体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90%以上,创造了68%以上的税收,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7%以上。可以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聊城吸纳就业、促进创新、担当社会责任的重要力量,新发展格局下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优化的营商环境成为我市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以法治固本,健全因地制宜的政策机制。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其以法治化手段破除制度性障碍,为地方实践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框架。聊城作为民营经济活跃区域,需以新法实施为契机,从制度机制创新、政策衔接、执法优化等多维度推动法律落地与本地实践深度融合,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聊城样板”。一是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破除隐性壁垒。《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禁止地方增设隐形门槛,当前聊城需进一步清理地方性准入限制,对存量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废止或修订修改所有制歧视的条款,从源头保障政策公平性。二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构建平等市场环境,建立健全常态化审查机制,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涉企文件出台的必备条件,将公平竞争原则贯穿于政策始终。三是健全权益保护机制,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范异地执法和政府履约守信,聊城要以设立行政复议企业联系点为基础,优化涉企案件行政复议与调解机制,提升涉企案件办理效率,实现涉企案件快速办理与柔性调解相结合,帮助民营企业树立“扎根聊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以服务提质,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生态。政务环境优化是民营企业获得感的核心来源。近年来,聊城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导向,通过推出环评“打捆”审批、升级“4012”政务服务品牌、设立“企业之家”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和提供“e企办”差异化信贷支持等方式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降成本、提效能、优服务为目标,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新发展格局下仍需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政务服务从“线上化”向“智能化”跃迁。一是智能审批全覆盖,推广“秒批秒办”服务。借鉴茌平区“审小智”“智慧办”等智能审批场景,将高频事项(如企业登记、环评备案)的审批规则转化为算法模型,实现系统自动核验材料、生成审批结果,减少人工干预,从而最大限度节省企业时间。二是区块链赋能政务服务,避免重复提交材料问题。聊城可先行在工程建设领域建立“区块链+审批”系统试点,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证照数据跨部门共享存证,确保材料真实性并追溯审批责任,解决企业重复提交材料延误生产经营等短板问题。

以监管创新,构建包容审慎的治理模式。《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依据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为解决传统监管“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局,聊城需以科技赋能与制度重构补齐监管短板,建立信用分级监管与柔性执法相结合监管模式。构建科学动态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是核心基础。聊城可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环保等12个部门数据,围绕合规经营、社会责任、质量安全等维度建立量化指标,按信用等级对企业进行分类,实行“激励+惩戒”差异化监管。并在监管过程中采取柔性执法,如进一步推行“首违不罚”清单,对非主观轻微违规以行政指导替代处罚;推行“触发式监管”,利用AI预警系统和“入企扫码”等系统推送风险提示,仅在企业数据异常或投诉激增时介入等,从而构建“数据跑腿、企业减负”的智慧监管生态。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接力赛。聊城要以法治确定性、服务便捷性、监管包容性为改革逻辑,以《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生根为契机,以更优的法治生态、更暖的服务温度、更活的监管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民营企业撑腰鼓劲,让“两河明珠”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研究”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072)

2025-06-1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1683.html 1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