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战略思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 梁芸芸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新的战略环境、新的战略机遇和新的战略任务,必须以战略思维进行统筹谋划,切实把握好四个着力点。
强化战略意识。战略思维是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维方式,而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统筹性等特点,必须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环节纳入战略谋划之中。着重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处理问题。坚持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改革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局部利益自觉让位于全局利益,为改革扫清一切障碍。善于抓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优势资源攻坚克难,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取得纲举目张的改革效益。注重统筹兼顾,确保改革各领域、各项改革措施能够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不断增强改革的协调性和全面性。
锚定战略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续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必须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对新起点上的改革全局进行统筹安排,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夯实改革根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实现整体突破。学会观大势、谋大事,努力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预见性。坚持既立足当下和我国基本国情,又放眼未来和放眼世界,把当前的改革工作放到历史长周期中进行比较分析,在制订具体改革方案时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增强改革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为眼前利益所蒙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奋力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既定目标。
保持战略定力。是否具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保持战略定力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和基本趋势,克服短期困难,瞄准长期目标和主要矛盾,持续沉着推进战略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越是严峻、任务越是艰巨,越是要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新征程上要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地落实到改革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充分发挥谋大局、定方向、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保持“不慌张、不懈怠”的战略定力,在改革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定立场不动摇,在关键性抉择面前冷静谨慎、谋定后动。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始终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主动掌握在自己手中。
细化战略落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才能把改革蓝图变为现实,把改革的战略任务转化为人民的切实利益,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紧、任务重、人民的期盼高,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贯彻落实。牢固树立把改革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工作思路,并善于因地制宜、根据形势变化作必要调整和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明确各项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间表,把改革任务具体到项目、部署到区域和部门、量化到岗位和个人。加强改革措施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建设,确保改革措施得到高效执行和落地生根。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目标为指引、以战略定力迎挑战、以战略落实求实效,将新征程上的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