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启动“河长制+防汛”模式

本报讯 (记者 吕晓磊) 7月2日,记者从临清市水利局获悉,随着主汛期的临近,临清市作为引黄、引江、引马、引卫的重要节点城市,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创新推出“河长制+防汛”模式,压实责任链条,织密安全网络,确保安全度汛。

临清市河湖众多、水系发达,防汛任务繁重。该市优化“双指挥长、双办主任”指挥模式,明确各级防汛责任人,形成权责清晰的防汛责任链条。目前,临清市共设立县级河湖长17名、镇级河湖长138名、村级河湖长469名,实现“县、镇、村”三级河湖长制管理全覆盖。各级河湖长严格履职,定期巡河,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今年以来,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8万余次,发现并解决河湖问题450余处,为临清市防汛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临清市坚持底线思维,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检查防汛点位2668处,发现隐患154处并全部整改。同时,完成510项河湖“四乱”问题整治,清理16处阻水片林。

为提升防汛能力,临清市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推进漳卫河40公里堤防道路等工程建设,目前骨干河道治理工程进度已超80%。

针对重点领域,临清市强化工作落实。在漳卫河防汛方面,落实沿线14个险工段、24处穿堤涵闸及39个村庄的责任人,推广矮秆作物种植以提高行洪能力;在农村防汛方面,明确28处低洼地块责任人并预置排水设施;在城区防汛方面,维修更换雨水箅子、井盖等设施,清理收水口1万余个,确保汛期群众出行安全。

此外,临清市还健全“预案+物资储备+技术专家+应急队伍”防汛支撑体系,储备价值600余万元的防汛物资,包括编织袋15万条、救生舟艇5艘、大型移动排涝泵车7辆等,并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确保快速响应。今年以来,临清市防办已组织3次防汛抗旱会商,统筹成员部门形成合力,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高效救援的工作格局,全力筑牢汛期“安全堤”。

2025-07-0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459.html 1 临清市启动“河长制+防汛”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