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端稳“饭碗”

——茌平稳就业一线观察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彭月勇

“我入职三个月了,从事的是电工工作,对这份工作我很满意。”7月1日,在山东骏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赵国军谈起自己的就业经历,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公司待遇福利挺好,入职当月就给缴纳了社保,每月工资到手5000多元!”赵国军告诉记者,“我现在干得特别有劲头!”

赵国军的经历,是茌平区2025年“春风行动”促就业、稳经济的一个缩影。在这场贯穿全年的就业服务行动中,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多部门协同发力,在帮助众多求职者端稳“饭碗”的同时,也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稳步前行。

“有了政府搭台和政策支持,我们渴求的人才变得‘触手可及’。”谈及2月11日“春风行动”首场招聘会的盛况,骏程科技劳资管理专员崔敏深有感触,“我们提供了电工、设备维修等8类共30个岗位,月薪5000至7000元间,一上午就招满全部岗位,招聘效果远超预期。”

据统计,此次招聘会共吸引全区91家优质企业入场,提供岗位超2900个,入场求职者逾5000人次,最终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00余人,其中包括400余名高校毕业生和10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服务的“开门红”。

“今年‘春风行动’的一大亮点,在于线上与线下服务的无缝衔接。”茌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创业股股长孙兆瑞介绍。依托“茌平就业人才”微信公众号、“聊城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联合信息化主管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该区实现了岗位精准推送、线上全流程服务,显著提升了就业匹配效率和成功率。

“截至6月底,我区已有100余家企业入驻‘聊城智慧就业平台’,累计发布岗位信息超1万条,成功吸引市内外3000余名求职者在茌平就业。”孙兆瑞介绍。

“创业是就业之源,有高质量的创业项目就有优质的就业岗位。”茌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国燕介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财政部门、金融机构等,多渠道宣传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惠企政策,通过简化贷款程序、“一站式”服务等措施加速项目落地。

“今年,全区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4000万元,惠及100多个创业项目。”刘国燕指着桌子高的一摞档案盒说。

刘国燕进一步介绍:“为强化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我们联合经信、商务等部门,组建了由成功企业家、专家学者构成的创业导师库,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的项目评估、规划指导和市场策划服务。”

坚持“稳企业就是稳就业”的理念,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创新推出“政策找人”模式。联动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通过大数据精准筛查,锁定符合一次性扩岗补助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条件的企业,通过全媒体平台主动推送相关政策及申领指南,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大力推行“不见面办理”,确保惠企资金实现“精准滴灌”。

截至5月,该区已向48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贴54.75万元,为903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补贴864.53万元,稳定就业岗位近3.3万个,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发展信心。

“稳就业工作,我们更加注重结构性矛盾的化解和劳动者技能的提升。”茌平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失业保险股股长葛玉姣介绍,通过联合教育部门、培训机构及企业,深入调研用工需求后制订培训方案,开展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及重点群体专项培训,并对培训合格者发放补贴。

“今年已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63人次,为431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76.5万元。”葛玉姣说,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劳动者竞争力,为企业输送了适配人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

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华告诉记者,今年全区就业工作势头良好,线上精准匹配、扶持创业、稳岗、技能培训等多种政策共同发力,不断织密就业保障网。“这些工作像春风一样,让老百姓心里更踏实,不仅托住了民生,也为茌平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姜华说。

2025-07-04 ——茌平稳就业一线观察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464.html 1 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端稳“饭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