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黄河聊城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

■ 崔爱民 赵悦菡

黄河聊城段位于黄河下游弯曲性窄河段的最上端,上接河南省台前县,下连德州市齐河县,灌溉聊城36万公顷农田,不仅成就了“江北水城”的城市名片,也成为我市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应厘清区域农业发展的核心制约因素,并提出科学对策。

影响黄河聊城段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与环境约束。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但部分地区存在土壤盐碱化问题,化肥施用量超国际安全阈值,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和生态风险加剧,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技术创新与推广不足。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耐盐抗旱作物品种推广不足,智能灌溉、数字农业等关键技术应用率低,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站覆盖率不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导致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快速普及和应用。三是市场竞争力与品牌短板。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化水平有待提高,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物流等环节存在短板,缺乏区域性知名品牌,市场营销渠道单一,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影响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强化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修复。推广节水技术,建设智能滴灌系统,试点水权交易制度,将农业用水效率提升至0.75以上。治理面源污染,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盐碱地改良工程,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二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耐盐作物育种、数字农业技术研发,联合高校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完善推广网络,通过“新农村业校+短视频平台”模式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三是优化政策设计与执行机制。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整合,建立生态补偿与粮食安全协同机制,统筹水利、环保、农业等部门资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土地改革,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支持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激发农业发展活力,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四是提升产业链价值与品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冷链物流体系,推动三产融合示范园区建设,提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益。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品牌,依托“聊城黄河”地理标志,构建“绿色+有机”认证体系,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五是推动区域协同与生态农业建设。建立沿黄协作机制,与上下游城市共享节水技术、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发展循环农业,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利用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构建农田碳汇交易试点,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黄河聊城段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从资源约束、技术创新、政策协同、市场升级等多维度协同发力,进一步强化动态监测与跨学科研究,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为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范式。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4007)

2025-07-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724.html 1 黄河聊城段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