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厉行节约长效“免疫系统”
■ 马晓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再次彰显党中央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的政治决心。当前形势下,“过紧日子”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关乎执政根基的战略抉择。唯有将其铭刻于心、挺立于身、坚守于行,方能真正实现从“被动约束”到“主动自觉”的转变。
铭于心:领悟核心要义,筑牢思想“压舱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将厉行节约深深铭在心中,才能在源头上杜绝浪费行为。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且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新修订《条例》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切实清醒认识到“过紧日子”不是“做减法”,而是通过作风“供给侧改革”换取民生“幸福增量”;要破除“排场即面子”的认知误区,建立“节约=效益”的新逻辑,将节俭深化为潜意识的行为准则。只有当党员干部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厉行节约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并付诸行动。
立于身:投身工作实践,锻造行动“坐标系”。马克思曾强调“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唯有将节约意识转化为日常实践,才能让《条例》精神真正落地生根。要严格抓好“过紧日子”各项制度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从严从简、精打细算,在日常办公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行电子化办公,减少纸张和其他办公用品的使用;在公务接待方面,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杜绝超规格接待现象;在会议安排中,精简会议内容,控制会议规模,推行电子化会议资料,控制会议办公用品支出。在生活中,党员干部同样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减少燃油车使用,倡导公共交通,支持节能减排。党员干部将“过紧日子”的思想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克勤克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守于行:完善监督机制,构建长效“免疫系统”。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警醒,将纪律与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落到实处,需建立好长效机制。要优化监督责任形式,增强监督的联动性和多元性,强化内部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将节约理念融入日常管理和决策之中;强化外部监督,通过官方网站、政务公开栏等渠道,主动公开机关事务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并建立公众反馈机制。要细化监督内容和程序,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明确监督的时间节点、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和责任人,对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问责相关责任人。建立健全经费使用监督机制,加强对能源资源消耗的监督,通过定期检查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浪费行为。
当每个党员干部都能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清醒,将“紧日子”哲学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践智慧,我们必能以党政机关的清风正气,滋养亿万百姓的幸福花开。
(作者单位:中共阳谷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