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互嵌”共育民族团结之花

■ 王瀚逸

同顶一片天,同建大家园。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近年来,东昌府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五维互嵌”的社区建设框架。其中,空间嵌入是基础,通过合理规划促进混合居住;文化嵌入是纽带,尊重多元传统,共建特色文化风貌;经济嵌入是动力,建立互惠合作模式;社会嵌入是保障,深化人际交往与社会融合;心理嵌入是核心,消除身份隔阂,强化社区认同。

漫步东昌府区古楼街道铁塔社区,民族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社区常住人口8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00余人,分散居住在威尼斯花园小区和东关街、米市街等多个区域。社区精心打造“花开铁塔石榴红”品牌,广泛开展“石榴红+微志愿”活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特色文化,组织开展民族运动会、脸谱绘画、“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等主题活动,各民族群众共庆传统佳节,搭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铁塔商场周边聚集着30多家民族特色餐饮店,以柴家炒货、粒粒香为代表的清真炒货,以祥来顺、蒋家烧烤、清真楼为代表的老字号饭店,见证着民族经济的繁荣。在回民小区,东昌府区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窦维刚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事随时找我”是这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的口头禅。4年来,他累计为回汉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解决纠纷30余起。铁塔社区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护国隆兴寺等“全省民族宗教领域普法宣传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等活动,学法、守法、用法的社区氛围越发浓厚。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应因地制宜融合打造多维平台,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族群众紧密连在一起、融为一体,使各族群众的心走得更近、贴得更紧。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动社区空间交融。可以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积极利用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创造各民族社会交往机会,提高各民族成员相互交往频率;同时,可以通过改造老旧社区,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集中居住区。二是构建社区文化家园。构建共同的文化家园,关键在于能否“一视同仁”,汉族群众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群众同样也要尊重汉族的生活习俗,各民族群众互相尊重、彼此平等,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共有文化家园。可以在东关民族小学成立“小石榴籽社团”,由学生担任民族团结宣讲员,让同龄人影响同龄人。三是系牢社区经济纽带。既需要为各民族的经济互嵌提供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同时也要不断拓宽各民族成员的就业选择。可以通过电商赋能民族特色产业,打造网红直播基地,推广柴家炒货等特色产品。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等学校可以开设清真食品加工定制课程,拓宽就业渠道,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增进理解。四是加强社区社会保障。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既需要加强社区服务保障,也需要完善社会服务保障。通过多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公安、民政数据,实现流动人口扫码登记、诉求直报,增加社区居民服务的线上体验。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每单元推选1名汉族及1名少数民族“双楼长”,每月召开民情恳谈会,化解矛盾纠纷。五是凝聚社区心理认同。加强民族互嵌式社区内部的民族心理认同,是逐渐加深各民族成员情感关联的必要环节。要优化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不断提高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丰富社区内部服务内容,以此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程度,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可以拍摄微纪录片《铁塔胡同里的民族故事》,在社区广场循环展播,用身边故事触动心灵。

民族互嵌不是简单的空间相邻,而是心灵相通。正如“山东省道德模范”詹春芳所言:“当爱跨越民族界限,社区就成了温暖的家。”

(作者单位:东昌府区委统战部)

2025-07-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478.html 1 “五维互嵌”共育民族团结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