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孔繁森精神特性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 杨增晖

孔繁森精神生长于齐鲁文化的沃土中,发轫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其精神特质呈现出区别于他者的鲜明特性。孔繁森同志被誉为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在聊城市上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之际,深入研究孔繁森精神的突出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繁森精神具有融通内嵌性。孔繁森精神既与传统文化相融相通,又内嵌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的价值观。孔繁森同志生于聊城这片被传统文化浸润的热土,崇礼的齐鲁文化和尚侠的燕赵文化在此交融,温敦的农耕文明与开放的商业意识在此汇通。在两河交汇的江北水城,聊城人民具有勤劳质朴与积极进取的特点。从参军入伍到离鲁入藏,孔繁森同志一直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哺育下成长成才。孔繁森同志在部队中系统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筑牢了理论根基,也奠定了忠于使命、服从纪律、服务人民的思想基础。

孔繁森精神具有前后相继性。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繁森精神形成于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精神传统积淀,与老西藏精神构成历史性的赓续关系。从内在逻辑理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为孔繁森精神创生提供了精神基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从空间场域理解,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是培育孔繁森精神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极端自然条件和生存条件锻造了孔繁森同志特有的生存韧性,多民族、多宗教的人文环境培育了他的共同体意识,作为共产党员,他尊重藏传佛教信仰、收养藏族孤儿、寻求民族地区发展路径,谱写了民族团结的西藏篇章。

孔繁森精神具有与时俱进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从老西藏精神到孔繁森精神,坚持建设西藏、发展西藏是一以贯之的一条红线。西藏和平解放前后,一批批官兵自告奋勇入藏支援。改革开放后,孔繁森同志作为援藏干部首次入藏,尽管生活条件极端艰苦,但是他扎根边疆,以藏为家,为西藏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正式启动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一批又一批发扬援藏精神的党员干部进藏建藏,实现了西藏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藏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须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和平发展时期,团结带领援藏干部与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通过改善民生、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实践而熔铸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孔繁森精神的新时代延续。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XKT2025061)

2025-08-0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4243.html 1 孔繁森精神特性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