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
■ 王禄
2025年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七项重点任务中,“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举措。聊城市作为山东省绿色低碳城市试点,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机遇,以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为核心抓手,全力推动城市发展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宜居的方向迈进。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必须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标准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意,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紧迫问题入手,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遵循目标导向科学谋划,着眼于提升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居民生活品质,科学制定覆盖近期、中期、远期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总体规划及专项方案,明确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实施路径、责任分工,形成详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强化结果导向务求实效,持续推动城市建设的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优质公共服务产品,更加舒心地享受高品质绿色宜居生活,让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民生福祉。
要坚持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协同共进。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步伐,聚焦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综合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工艺,全面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要大力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绿色材料、生态服务业等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集群,布局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和创新高地,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要着力构建循环高效的生产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减碳,促进工业余热余压、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城市废弃物分类处理体系,推广“产业共生”模式,实现资源闭环流动和价值最大化,以产业之“新”与生态之“绿”的双擎牵引,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要坚持科技引领与数字赋能深度融合。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这一核心驱动力,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城市治理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硬核科技支撑。要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大脑”,构建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智能感知网络和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对能源消耗、碳排放、环境质量、交通流量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精准调控,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和韧性应对能力。要打造开放共享的绿色科技创新生态,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绿色科技企业集群,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以科技之“智”赋能生态之“美”。
要坚持制度创新与长效保障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绿色低碳发展法规政策体系,健全约束与激励并重的长效机制,既要强化法规标准硬约束,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管控,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与监管制度,又要完善市场化激励政策,创新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向绿色低碳领域。深化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探索建立“智慧+绿色”城市管理新范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资源精细管理、污染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着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畅通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渠道,培育绿色低碳文化氛围,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确保绿色低碳转型行稳致远,为美丽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持久的支撑。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研究”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