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创融合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刘敏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地方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和韧性。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基,创新是动力,二者深度融合才能推动县域经济实现质的跃升。
聊城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以产创融合为驱动,明确精准定位并做好长远规划。从短期来说,以阿胶生物化、轴承高端化为抓手,打造2—3条特色产业链;从中期来说,建设区域性科创平台,推动农业、制造业“数智绿色”改造;从长期来说,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争创国家级新质生产力示范城市。
要让产创融合真正落地见效,关键在于破解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一是破解创新资源匮乏难题。聊城产创融合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创新资源匮乏的难题,可以通过柔性引才策略,在济南、北京设立“人才飞地”,通过“周末科学家”“项目兼职”等方式吸引专家;与聊城大学合作,共建“产业教授”制度,定向培养技术人才。通过数据赋能,建设“聊城工业云平台”,接入全省工业大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产能协作、供应链优化服务。二是化解财政压力与风险。针对财政压力难题,可以通过PPP创新模式,将农业产业园、物流枢纽等基建项目打包,与山东高速、山东国投等国企联合开发。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发行“生态农业专项债”,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低碳项目。三是避免同质化竞争。聚焦细分市场,阿胶产业避开传统保健品红海,主攻“医用敷料”“功能性食品”等新赛道;轴承产业瞄准风电主轴轴承、医疗器械精密轴承等国产化缺口领域。
聊城县域经济要在破解发展难题的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强化载体建设,聚焦产业突破、链条升级、创新协同等方面构建产创融合的长效机制。一是立足资源禀赋,选准细分赛道突破。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从不同领域进行突破。如在农业领域,依托东阿阿胶产业基础,研发胶原蛋白肽、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中国阿胶生物谷”;推广“5G+物联网”精准种植,打造“聊城蔬”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直供京津冀高端市场。在制造业领域,联合洛阳轴承研究所,研发高铁轴承、机器人精密轴承,抢占国产替代市场;依托聊城钢构产业基础,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对接“整县光伏”政策要求。二是项目牵引,推动产业链升级。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如可以打造“鲁西生物制造产业园”,整合阿胶、中药资源,引入华润生物、药明康德等企业,打造“提取—研发—制剂”全链条;积极申报“黄河流域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区”,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资金。三是积极搭建平台,构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如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共建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农业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研发等新兴产业,设立“新质生产力培育基金”,引入省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重点投资氢能装备、生物制造等领域。
产创融合是聊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精准定位、深远规划、重点攻坚破解难题、深挖优势聚力提升,聊城可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创融合驱动模式对聊城的启示”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KT202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