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从“被保护者”到“社会治理小主人”,临清市明德中学——

法治教育实践让暑假有了新过法

本报讯 (杨先博 卢兰会) “对于临清市明德中学的学生们来说,今年这个假期与以往不同,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让学生在玩乐之余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学习之旅。这份特殊的作业,不仅打破了传统作业的枯燥模式,更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8月22日,临清市明德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周明华介绍。

这个暑假,临清市明德中学充分利用“德法学社”这一平台,联合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法学专家,开展了“德法雏鹰·青春共治”项目。学生们围绕未成年人安全议题,深入社区、学校周边等地展开社会调研。他们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发现了许多平日里被忽视的安全隐患,通过学生们的笔端,转化为一份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从“被保护者”到“社会治理小主人”,孩子们的角色发生了悄然变化。

与此同时,“大学+中学”法治思政交流活动也在火热进行。归乡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明德中学,与学弟学妹们围坐一堂,分享大学的法治研学、志愿服务经历。他们讲述着校园内外的法治故事,传授社会调研技巧,让法治社会的模样在中学生心中愈发清晰。这些真实的经历,远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加生动,激发了学生们对法治世界的向往与探索欲望。

除了调研与交流,丰富多样的法治体验活动也贯穿整个暑假。学生们积极与家长互动,探讨法律法规;观看普法宣传片,在光影之间了解法律的威严;参与“小法官模拟庭审”,穿上法袍、敲响法槌,沉浸式体验庭审全过程,在唇枪舌剑中理解法律程序的严谨。

而一堂“守护乡愁记忆 筑牢法治根基”的行走思政课,更让法治教育有了温度与深度。明德中学德法学社的同学们走进八岔路镇,在千年五花槐下,以当地“古槐树被撞案”为鲜活教材,将“法治教育”“文化传承”“乡愁守护”这些抽象概念,具象为可感可知的古树保护实践。当学生们了解到法律如何为古树“保驾护航”,如何守护承载着乡土情感的文化符号时,思政课与社会现实、人民生活的距离被拉近,教育的真实感与代入感也随之倍增。

这份特殊的暑假作业,让学生们收获了满满的成长。通过社会调研,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社会责任感也在心中生根发芽;法治体验活动让他们不再对法律感到陌生,而是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

从学校的法治社团实践,到暑假的深度探索,临清市明德中学正以“行走的法治思政课”为载体,将法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2025-08-26 从“被保护者”到“社会治理小主人”,临清市明德中学——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235.html 1 法治教育实践让暑假有了新过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