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有温度

——河店镇系统思维筑牢民生底线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蒋云涛 王雨

“防止地膜对土壤和生态环境污染,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回收的地膜可以送到河王路废弃地膜第九回收站。”8月26日,莘县河店镇后辛张村村民微信群里弹出温馨提醒。近年来,该镇聚焦基层发展痛点难点,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用实打实的举措筑牢民生底线、提升治理效能,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总钥匙”。河店镇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让当地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彰显活力。该镇金属冲压件加工制造产业现已辐射8个专业村,有15000余台冲床设备高效运转。今年以来,河店镇党委、政府锚定“强链补链、延链壮链”工作方针,使产业链上、中、下游更加完善合理,从铁料采购、激光切割、冲压成型,到产品销售、废料压块回收等全流程环节均在镇内完成闭环,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条。同时通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产品除国内市场销售外,更是远销美国、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成为带动就业、繁荣地方经济的核心支撑,也为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

安全是民生的底线。过去一段时间,河店镇围绕做好防溺水工作,全力织密生命防护网,努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该镇在原有专职队伍常态化巡查基础上,增加监控27处,形成“技防+人防”双重屏障,对马颊河河店段、赵三沟及全镇68个坑塘实现监控全覆盖。重点时段加密巡查,对野泳、垂钓等危险行为立即进行劝导、劝离,累计整改救生设备、警示标识缺失等隐患31处,实现风险动态清零。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常态化入户“面对面”宣讲,发放防溺水手册3000余份,压实家长监护责任,让家庭“第一道关口”更牢固。组织宣传办、团委、妇联等部门联合辖区中小学,以班级群为单位,通过案例警示、情景模拟、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开展防溺水专项宣传,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宣教闭环,让安全意识深入每个家庭。

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抓手。河店镇坚持全镇动员、全民参与的原则,组建了由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返乡大学生等组成的31支“环境整治先锋队”,示范带动群众主动参与房前屋后清洁行动200余次,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浓厚氛围。针对整治难点,推行“人工+机械”科学作业模式,组织170余名保洁员精细化清理小广告、杂草杂物1200余处。调配洒水车、垃圾清运车,高效完成主次干道清扫、垃圾清运任务,累计清理垃圾8600余吨,整治卫生死角900余处。为巩固成果,坚决杜绝“一阵风”,该镇建立了每日巡查、每周通报、每月考核制度,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河店镇还不断涵养文明乡风,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今年以来,该镇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内容纳入其中。全镇成功劝导婚事新办8起、丧事简办2起;通过“美德之光”文明家风传承评选活动,表彰“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35户,带动全镇形成了向上向善的时代新风尚。

2025-08-27 ——河店镇系统思维筑牢民生底线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285.html 1 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有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