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

——聊城市“四维发力”系统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 金增秀 赵辉 周长才

“现在明显感到蚊蝇少了。”9月10日,市民赵大爷对笔者说,“在公园里和老朋友坐在一块儿聊天,很少有蚊蝇骚扰了。”

今年以来,聊城市以保障群众健康为出发点,紧盯夏秋季病媒生物孳生关键期,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全民参与四维发力,构建“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科学防治”工作体系,系统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全域蚊蝇密度显著下降,人居环境和市民健康素养同步提升。

高位统筹,健全责任体系

我市将病媒生物防制纳入民生工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立体化责任网络。市委书记专项批示,要求“彻底规范消杀,消除卫生死角”,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部署会,细化4类28项任务清单,将病媒生物防制纳入健康聊城行动督查和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推动工作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控”。全市投入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组建一支200余人的专业消杀队伍,配备智能化监测设备,举办73期培训班,市县乡三级人员5000余人次参与,实行问题“发现—整改—复核”闭环管理,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抓、镇街落实的全域防控格局。

创新机制,凝聚治理合力

我市建立由17个部门齐抓共管的专项工作机制,打破单一部门主抓模式。通过每月联合调度会、双周信息通报、专项督办等形式,推动卫生健康、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横向联动,市县乡村四级纵向贯通,形成“问题共找、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协同治理网络。针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薄弱区域,开展“清死角、除积水、翻盆倒罐”专项行动,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万余处,清运垃圾6000余吨,消除孳生地1.2万处,实现重点区域治理“全覆盖、无盲区”。

科学防控,提升专业水平

我市坚持“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科学防控为要”原则,构建“方案引领、源头治理、技术赋能”的科学防控体系。印发《基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升方案》等文件,明确居民区、农贸市场等场所消杀频次和标准,建立布雷图指数监测、病原学检测等技术规范,将蚊蝇密度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聚焦孳生重点区域,对主城区447个居民小区、9个农贸市场每半月开展一次专业消杀,累计作业面积超100平方公里;组织专家对高风险区域开展拉网式督导,建立隐患、整改、销号三张清单,推动防控从经验化向专业化转变。

全民参与,营造共治氛围

我市构建媒体宣传、社区动员、科普教育“三位一体”宣传网络,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通过聊城广播电视台《爱卫践于行》栏目播出专题30余期,发送健康提示5000余条,在社区设立宣传点200余个,开展“蚊虫防控科普进乡村”等活动80余场,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推行“宣防一体”模式,在农贸(便民)市场、建筑工地等场所设置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宣传栏,发放《家庭防蚊灭蚊指南》等手册20万份,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实现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观念转变。

2025-09-12 ——聊城市“四维发力”系统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036.html 1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