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教研强根基 研思共进促提质

——阳谷县第三实验小学常规教研活动侧记

阳谷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示范课现场。(资料图)

■ 杨先博 刘玉锋

为持续锤炼教师专业素养,深化常态化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跃升,阳谷县第三实验小学将常规教研作为核心教学保障机制长期推进。学校以“聚焦教学痛点,凝聚育人智慧”为目标,把学科专题研讨、教学经验分享等设为常规环节,确保各学科教师依托平台常态化交流、精准化发力,让教研实效深度融入日常教学。

作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常态化核心举措,常规教研始终立足课堂实践,紧扣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常态化围绕语、数、英等学科教学共性问题开展循环研讨,通过经验互通持续夯实教学能力基础。教师们在规律性研讨中不断梳理思路、更新方法,为课堂教学提质注入稳定且持久的动力。

语文学科长期以“三维能力常态化培育”为固定研讨主题,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提升”作为常规交流核心。针对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的共性问题,已形成成熟的常规教学模式——通过固定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从“泛读”向“精读”系统转变,逐步夯实文本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训练的创新方法已转化为常规教学路径。教师们形成共识:日常教学中固定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助力学生体悟语言内涵;将真实写作任务作为常规教学模块,推动学生生活观察与书面表达的常态化转化。此外,结合新课标,定期开展教材解读、单元整体设计的常规研讨,确保课程理念与日常教学持续深度融合。

数学学科把“兴趣激发与思维培养”双目标作为常规教研核心,逐步构建起高效教学体系。针对学生数学学习畏难情绪,兴趣化教学已成为常规手段:将知识点系统融入趣味课堂任务,把“玩中学”“做中学”模式固定到日常教学中,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化解抵触心理。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成为学科共识,相应策略已形成常规流程:通过“问题链驱动”常态化引导自主探究,借助小组合作讨论培养逻辑推理与解决问题能力。

英语学科以“口语表达与跨文化素养培育”为常规研讨重点,构建起全流程培养体系。口语能力提升已形成固定策略:将基础口语训练设为每日常规环节,定期组织语言实践活动并形成制度,通过趣味形式常态化融入课堂,系统纠正发音、提升语言流畅度。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已纳入常规教学内容。教师建立固定教学模式:“在词汇与课文教学中常态化嵌入文化背景与差异辨析内容,通过专题讨论引导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将跨文化沟通意识培养贯穿日常教学。”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制定的分层训练方案已作为常规教学依据,确保策略实施的稳定性与实效性。

教学经验分享是常规教研的固定环节,各学科已形成“骨干引领、全员参与”的常态化分享机制,确保实践干货持续流转。“课堂积分激励制”已作为应对低年级注意力问题的常规方法被广泛应用,“个性化错题本整理”成为各年级提升学习效率的固定习惯,这些成熟经验通过教研实现共享。

针对“学困生辅导”共性难题,学校已通过常规教研提炼出标准化暖心方案并推广实施:将“一对一谈心”“分层任务设计”纳入常规辅导流程,采用“小步子、多反馈”模式常态化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家校沟通手册作为固定工具,每周同步情况成为家校协同的常规动作。这些源于一线的经验方法,经教研沉淀后形成可复制的常规范本,为教师教学提供稳定支撑。

在阳谷县第三实验小学,常态化教研已成为日常教学的“精准导航”,持续破解实践困惑。该校校长董玉伦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固化完善常规教研机制,以规律性、体系化的研讨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的培养筑牢根基。

2025-09-30 ——阳谷县第三实验小学常规教研活动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842.html 1 常规教研强根基 研思共进促提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