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育+”绘就育人新图景
——度假区朱老庄镇中心幼儿园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新路径
■ 杨先博
度假区朱老庄镇中心幼儿园以乡土为根、以传统为魂,深耕陶艺园本课程建设,创新构建“自然+传统”融合教育模式,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全域化推进,探索出乡镇学前教育特色发展新路径。
如今,该园陶艺课程已从1.0框架升级至2.0深化阶段,形成“课程+区域+文化”立体教育体系,推动全镇8所幼儿园实现陶艺课程资源共享,为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泥土力量”。
锚定方向:让“泥巴”承载育人使命
“乡镇幼儿园并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将资源转化为课程的眼光。”朱老庄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宓长勇的这句话,道出了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思路。
2023年,该幼儿园响应国家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号召,深入分析乡镇幼儿教育实际需求,确立“回归自然、乐享成长”核心理念,明确以“自然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为课程方向。经过反复研讨,最终选定“陶艺”作为园本课程核心载体——既贴合幼儿爱玩泥巴的天性,又能通过捏、揉、塑等动作锻炼幼儿动手能力,还可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实现“以陶育美、以艺育人”的“美育+”目标。
为确保课程科学性,幼儿园成立以宓长勇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四自”目标:精心打造自然环境、创新构建自然课程、引领幼儿自主游戏、陪伴幼儿自在成长,将陶艺课程正式纳入三年发展规划,为后续课程推进筑牢方向根基。
创新实践:构建立体教育体系
从课程框架搭建到全域推广,朱老庄镇中心幼儿园以“系统思维”推动陶艺课程从概念走向实践,通过“三步走”机制、特色教学模式与多维融合策略,让陶艺教育真正“活”起来。
在课程开发阶段,幼儿园实施“走出去、互成长、研中学”三步走计划:组织教师赴多地感受泥塑文化,邀请专业人士开展陶艺实训,建立每周研讨制度打磨教学方案。截至目前,教师团队结合主题节日、四季变化与省编教材,撰写教案60余篇,设计配套课件,形成完整教学资源包,并推动全镇8所辖区园全部建成陶艺功能室,实现“全镇一盘棋”的课程推进格局。
教学实施中,该园创新采用“预热试课+同步推进”模式:先通过趣味互动激发幼儿兴趣,教师示范基础技巧后收集反馈优化方案,再在全镇幼儿园同步开课,教研团队深入各园指导评估,确保课程质量与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探索“课程+区域+文化”立体融合——课程中融入“昆虫记”“趣玩西游”主题与光岳楼、青花瓷元素;区域活动设陶艺体验角供幼儿自主创作;文化层面结合非遗、节日开展“黄河大集”“一砖一梦想”活动,让幼儿在创作中触摸文化温度。
硕果满枝:打造乡镇教育样板
经过近两年深耕,朱老庄镇中心幼儿园陶艺课程结出累累硕果,不仅惠及园内师生,更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镇学前教育范例。
在幼儿成长层面,陶艺课程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专注力与创造力显著提升。不少孩子能独立完成“黄河风情”“传统纹样”等主题作品,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不断增强。教师团队也在课程实践中快速成长,多人次在区级、市级教学评比中获奖,形成2个市级优秀教研案例,课程案例《“汇”度假》更获评2024年省级优质课,3个区级课题成功申报。
如今,朱老庄镇中心幼儿园正持续推进陶艺课程2.0深化建设,探索建立科学的幼儿评价体系,计划通过区域联动扩大课程影响力,让“朱老庄经验”为更多乡镇幼儿园提供借鉴,用“泥土的力量”为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