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健康使命 增民生福祉
——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 金增秀 周长才
东昌湖畔,晨练老者身姿矫健;街角的托育中心,孩童笑语清亮悦耳。这片浸润着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一幅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服务体系高效畅通、重点人群悉心关爱的健康新画卷正缓缓展开。
筑高峰,打造医疗“新地标”
“过去这种手术必须去北京的医院做,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北京专家主刀。”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病房里,刚做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张辰(化名)赞叹。
通过“全要素、全流程、全链条”深度合作,平移北京积水潭医院24项前沿技术,细分8个骨科亚专业。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运营以来,市域外患者占比提升至13.38%,辐射范围扩展到全国29个省市。
医院实行双向人才流动机制,通过128名总院专家派驻与33名本地骨干赴京进修的双向赋能,高难度手术能力大幅提升,医院开展的四级手术占比达51.05%。
就医体验也在细节中充分体现。刷脸支付让结算时间缩短90%,智能预约使候诊时间下降40%,“免陪照护”等创新服务让医疗更有温度。
依托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共建聊城医院的优势,聊城市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展现了卓越的实力——拥有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6个、临床精品特色专科5个、医药卫生重点学科3个,学科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构建起“临床—科研—转化”的良性循环。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13项,在最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跻身“A”档。
通脉络,构建服务“连心桥”
“医生,去年我在县医院的检查结果,在这儿能看到吗?”东阿县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里,前来复诊的高血压患者张中(化名)问。“放心,您的健康信息都在云平台上。”医生边说边扫码。随后,张中在县医院的检查结果已清晰呈现在屏幕上。
这得益于东阿县创新实施的“1+2+N”医共体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建成12个医共体,实现影像、心电、药房等中心共建共享。建成11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20家中医特色卫生院、40家特色专科卫生院,初步形成“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服务体系,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
在城市,通过医疗集团建设有效破解服务“碎片化”难题。由三级医院牵头、二级医院和基层机构组成的服务网络,现已覆盖60余万人。集团内十大资源共享中心高效运转,完成远程诊断3.7万余例,统一检验项目429项,累计为群众节约费用450余万元。
同时,依托紧密型医联体,推动优质资源深度下沉。集团内双向转诊1.6万余人次,次均住院费用下降941元,有序就医格局逐步形成。
保基本,托起民生“幸福梦”
夕阳映照下,冠县辛集镇中心卫生院康复区内,76岁患者王轼(化名)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这里既能看病又能养老,孩子们都很放心。”王轼满意地表示。
面对人口发展新形势,聊城市将“一老一小”服务作为民生基石,用心托起每个家庭的“幸福梦”。
全市构建起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老年健康服务网络。医养结合机构从2020年的21家增至43家。安宁疗护服务覆盖所有县域,累计为居家老人提供医养服务69万余人次。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覆盖,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6.91%,老年人健康福祉得到有力保障。
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聊城创新推出“聊惠托”普惠托育品牌,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幼儿园共开设托班420个,占托育机构总数的85.7%。
东昌府区试点推行“健康副园长”机制,选派36名医护专家进驻36家托育机构,实施“1医+1护”服务模式。目前,覆盖教职工600余人次,完成2072名在托儿童健康体检,同步建立健康档案、启动医育联动,实现从筛查到干预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推动托育服务从“保基本”迈向“优服务”。
聊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月莲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让优质资源更可及、让医疗服务更暖心、让健康保障更稳固、让‘一老一小’更安心,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聊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