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陵峰:扎根基层三十载的健康守护人
■ 吕婷婷
在度假区于集镇中心卫生院,有一位被患者交口称赞的骨科医生。他就是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山东省基层名中医张陵峰。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将全部心血倾注于骨科领域,在条件相对有限的基层医疗环境中,走出了一条守正创新的特色之路。
在基层卫生院,受限于设备、人员等条件,大规模开展复杂手术困难重重。张陵峰将发展方向聚焦于中医传统手法整复和针刀技术等领域。“不做手术,同样能治好很多骨科疾病,而且对患者身体影响更小,负担也更轻。”张陵峰说。
张陵峰擅长使用中医传统手法整复骨折与脱位,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摸索与实践,他的手法复位技术精湛卓越。
2024年夏天,一位七十旬老人双踝骨折,且错位严重。按照常规认知,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但患者年事已高,家属希望能保守治疗。张陵峰迎难而上,凭借深厚的手法复位功底,耐心细致地操作。过程中,一块骨头复位后反复滑脱,极不稳定,他经过数次调整,最终成功复位,随后以夹板固定。两个多月后,老人基本康复。今年回访时,老人行动自如。家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称若非张陵峰,老人可能要承受手术带来的风险与痛苦。
更令人赞叹的是,他在实习老师曾断言“不能用手法”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领域,通过后期工作中不懈的总结与摸索,成功实现了手法复位。“干了30年骨科,只要不断学习实践,老师治疗不了的,就有机会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张陵峰这番感慨,源自切身经历,也体现了他勇于探索、不拘一格的学术精神。
除了手法复位,张陵峰在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亦造诣深厚。
日前,六旬患者肖中(化名)因严重头晕在外院住院治疗9天,未见好转,经人介绍找到张陵峰。张陵峰仔细检查后,认为其可能是颈椎问题引发的颈源性头晕。便为患者进行针刀治疗,两次后,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减轻。今年5月,北京市民王丽(化名)因肩周炎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她慕名找到张陵峰。经过三次小针刀治疗,王丽疼痛大大缓解,晚上终于能安稳入睡。“患者需边工作边治疗,难以完全休养,彻底康复较难,通过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张陵峰笑着说,“针刀的核心是‘松解’筋结和粘连,目的是‘调节’功能,这和扎针灸、做手术的思路不同。”
三十载坚守,张陵峰作为健康的“守护者”,以厚德与匠心,让中医瑰宝在于集镇生根开花,守护一方百姓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