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都市圈乡村教研联盟成立
我市为齐鲁乡村教育振兴贡献“聊城智慧”
本报讯 (王向阳) 10月30日至11月1日,济南都市圈乡村教研联盟启动仪式暨“走向田野的教研”主题论坛在济南举行。聊城与济南、淄博、泰安、德州、滨州五地市教研部门负责人共同启动联盟,标志着鲁中鲁西地区在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济南都市圈乡村教育协同发展进入机制化、平台化新阶段。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孙启高分析了新时代加强乡村教研工作的战略意义,并对联盟的示范引领作用寄予厚望。来自山东省及济南、德州、聊城、滨州、淄博、泰安六个地市的教科研单位领导、乡村学校校长、教师代表以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联盟的成立,探讨乡村教研的协同发展与创新路径。
在随后举行的地市乡村教研工作交流环节,聊城市教育考试与教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负责人张婧作了题为《破局·重塑·赋能:城乡教研共同体振兴乡村教育的“聊城路径”》的专题报告,系统展示了聊城在振兴乡村教育方面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
“明湖论教”之“走向田野的教研”主题论坛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遵循“区县—学校—教师”三重脉络依次展开,深刻展现了教研实践扎根乡村的蓬勃力量。聊城市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小学教研室主任张桂杰作题为“走向田野:城乡教研共同体的东昌实践与范式突破”的教研经验分享,介绍了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以“城乡教育共同体”为核心抓手,系统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稳步推进全区基础教育向“优质均衡、内涵提质”迈进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聊城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战略,以构建城乡教研共同体为核心抓手,推动教研机制从“定点帮扶”走向“共同成长”。通过实施“教研员驻校制度”落实深度教研路径,推动教研力量真正“下沉”到乡村学校,实现“问题共解、经验共享”。在构建“市引领、区主导、联片协作、校本实践”四级教研联动机制的基础上,聊城创新打造“1+1+N”城乡教研共同体模式,推动城乡资源从“单向输血”转向“城乡共生”。乡村学校的“农耕体育游戏”“田园课程”等特色实践,已开始反向输出至城区学校,形成了城乡互动、共建共享的良好生态。尤其是市考教院引领开发了以“农耕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为三大支柱的乡土课程体系,推动乡村教育从“离土”走向“在地化赋能”,真正让教育扎根乡土、服务乡村。
济南都市圈乡村教研联盟的成立,是贯彻落实《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中“推进教育同城化发展”要求的具体行动。联盟将以“协同、内生、突围”为理念,整合区域教研资源,构建跨市域、多层次的乡村教研共同体,致力于推动乡村教育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智慧与力量。未来,聊城市考教院将继续以“教研赋能、城乡共研”为主线,以济南都市圈乡村教研联盟启动为契机,与各地市携手探索“走向田野的教研”新范式,真正实现教研下沉、资源联通,让优质教研成果惠及更多乡村学校和师生,为齐鲁乡村教育振兴贡献“聊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