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折翼小天使”
——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小儿骨科护士王一凡的护理故事
■ 刘庆功 崔茜茜
“阿姨,我答应你要进10个球,这是第1个!”近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小儿骨科病房,即将出院的五岁女孩燕燕(化名)将一个写着“谢谢你”字样的足球,郑重地塞进护士王一凡的怀里。谁能想到,这个笑容灿烂的小姑娘,入院时因双上肢骨折而恐惧,术后第一天更是哭到声音沙哑。这个特殊的“进球”,不仅见证着孩子的康复,更藏着小儿骨科护士们用爱与专业守护“折翼小天使”的温情故事。
走进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小儿骨科的病房,就像走进一座特殊的“声音博物馆”:有疼痛的啼哭,也有石膏固定后小少年烦躁的叹气。各种声音里,都藏着需要被细心呵护的脆弱与渴望。而等待护士们的,正是这些被意外按下暂停键的多彩童年。
在小儿骨科,护士们扮演着多重角色。作为小患者的守护者,他们精准监测每一位患儿的身体状况,不让任何潜在风险遗漏;作为童心未泯的魔法师,他们的口袋里总装着贴纸,会做夸张的鬼脸,还会编织“超人手臂大战疼痛怪兽”的故事,让三岁娃娃乖乖配合皮试,把冰冷的换药室称作“能量补给站”,将牵引治疗说成“太空漫游”——微笑与耐心,早已和听诊器一样,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医疗器械”。
同时,他们是心灵驿站的“抚慰者”,用“宝宝今天很勇敢”的鼓励安抚孩子,用“您也辛苦了”的体谅慰藉焦虑的父母,在治愈孩子身体创伤的同时,为整个家庭注入温暖与力量;还是康复路上的“引路人”,手把手教家长掌握患儿肢体的屈伸角度与负重节奏,用彩虹脚印贴纸铺成“迷你跑道”,陪着孩子们从蹒跚学步一步步走向自由奔跑。
“这里生长着最顽强的生命力,也存放着最纯粹的希望。”王一凡说,小儿骨科的工作烦琐辛苦,但让他们一如既往坚守岗位的,是每个小小的“生长奇迹”。孩子们的骨骼在精心护理下逐渐愈合,心灵也在呵护中变得坚韧。护士们的战场不在聚光灯下,而在病房、治疗室与康复厅;他们的武器不是锋芒,而是专业、爱心与永不枯竭的耐心。
“我们做的都是平凡小事,但看到孩子重新奔跑、笑容绽放的那一刻,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王一凡说,她们愿永远做那双温柔的手,托起“折翼小天使”的飞翔梦想,见证孩子们带着勇气与力量,重新拥抱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