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浓浓鲁青情 千里护安康

——聊城援青医疗队工作纪实

■ 布国睿 张哲一

今年3月,山东省新一批医疗“组团式”援青专家踏上征程,奔赴青海省海北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其中,聊城市人民医院选派4名医疗骨干定点支援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

半年多时间悄然过去,这群来自鲁西大地的医者,在高原之上以专业和坚守,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鲁青协作故事。

迎难而上,并肩作战

医疗队抵院后,就迎来了一项重要任务——协助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通过三级医院评审。

面对人员短缺、学科薄弱等现实困难,队员们没有退缩,迅速组建“组团式”支援工作小组,以“老带新”的方式,深入科室开展“传帮带”,本地医务人员与援青专家并肩作战,共同成长。

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攻坚,今年4月,该院正式通过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三级综合医院验收,成为海北州首家三级综合医院。这不仅极大提升了区域内的医疗服务能力,还有效缓解了群众跨省就医的医保结算压力。

规范诊疗,呼吸与共

聊城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蒋庆贺到岗后,针对当地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特点,完善了科室诊疗制度与规范流程,建立了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等常见病的标准化诊疗路径。

在医疗技术方面,他积极推动多项先进呼吸技术的引进与开展,重点引进了无创通气技术,将其应用于呼吸衰竭救治领域。蒋庆贺通过多场专题培训和实操演示,帮助当地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了呼吸机操作技巧和参数设置,提高了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传帮带教,夯实基础

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疗基础较为薄弱,诊疗能力有限。以往,当地有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情况的患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往往需要长途转运至西宁就医,不仅路途奔波,还常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师惠浴祚到岗后深入科室调研,很快发现了这一状况。他决定从基础环节抓起,系统提升科室诊疗水平:重新规划符合规范的手术流程,加强对器械护士的专业培训,悉心指导年轻医生掌握显微外科技术。

通过惠浴祚的“传帮带”,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整体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使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信息赋能,打通壁垒

作为此次援青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聊城市人民医院信息统计与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张哲一在全面调研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后发现,该院网络基础薄弱、系统间数据不通、业务应用程度低。

在与同事反复沟通后,他制定出信息化分步改造方案:强化网络安全与硬件支撑,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治理,打破“信息孤岛”;提升HIS、EMR、PACS、LIS等系统的临床应用水平,为电子病历四级评审及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此外,他还牵头完善了海北州医疗系统首个模块化信息机房,为医院信息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半年多以来,聊城援青医疗队以专业技术与真挚情怀,推动海北州第二人民医院在管理、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实现显著提升。他们不仅带来新技术、新理念,还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医疗队将继续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持续注入山东力量,助力海北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守护高原各族群众健康。

2025-11-14 ——聊城援青医疗队工作纪实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8772.html 1 浓浓鲁青情 千里护安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