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的灯光
◇ 范大悦
大学毕业后,我去了南方。临走前一晚,我告诉爷爷奶奶不用早起做饭,我在车上随便吃一口就行。第二天,他们起得比我还早。我睁眼的时候,二老已经把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有我爱吃的拔丝地瓜、苦瓜煎蛋、糖醋排骨、红烧鲫鱼,还有一盘饺子。爷爷说上车饺子下车面,非让我把饺子都吃了。
爷爷奶奶把家里的灯全打开了,屋里屋外灯火通明。奶奶平时很节俭,能不开灯就不开灯,爷爷夜读备课也只是开个小台灯。我上小学那会儿比较淘气,上蹿下跳,常常磕破衣服。一觉醒来后,我总能看到奶奶点着蜡烛给我缝衣服。奶奶眼睛花得早,她常常要穿好几次针眼,缝的时候也总是用手揉眼睛,一不小心还会扎破手指,她忍着不出声,怕吵醒我。
我们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看不过来,就把我送到了爷爷奶奶家,他们含辛茹苦地培养了我20多年,如今,我要离开他们了,心里满是不舍。
二老做这一大桌子菜至少要五六个小时,怕是半夜就起来了,我心里很是感激。爷爷看出了我的心思,在一旁宽慰我,说不必惦记家里,他和奶奶身体都很好。吃完饭后,我拿起行李,一口气走出家门口好远,到桥头的时候,我忍不住回了头,看到家里的灯光和二老的轮廓。
多年后的某一天,我接到一份急电,爷爷病危。我急匆匆赶到家时,爷爷已经走了。满屋烛光照在他的脸上,有些凄冷。爷爷走后不久,奶奶也跟着走了,小屋的灯光再也没有亮起。
时间的年轮已走过了40圈,那些灯光里的故事,变成了黑白胶片里发黄的往事。每当我看见寻常百姓家的点点灯光,总会想起小屋中的灯光,昏黄的光晕映照着爷爷奶奶的笑脸,温馨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