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书写青春担当

——记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青年团队

■ 本报记者 鞠圣娇

“这一夜还算正常,脚步没停……”5月16日早7时,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护人员开始交接班,值夜班的医师曹东明向同事交代患者收治情况。

5月15日22时许,一名患者突发肝脏衰竭,联系输血科进行血浆置换;5月16日凌晨2时20分,急诊科收治一名失血性休克患者,前往评估病情、收入ICU;凌晨4时,一名严重多发性外伤患者心脏骤停,实施紧急抢救……每一次抢救都意味着全力以赴,这一夜曹东明和他的同事没有休息。

因为患者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ICU又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市人民医院ICU的88名团队成员中,像曹东明一样,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医护人员有76名,他们时刻准备着与“死神”搏斗。

“这些年轻人有冲劲、有干劲、有想法!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力量让人敬佩。”内科第一党支部书记田锁臣为ICU青年医护人员点赞。不论是在日常医疗救护中,还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只要患者有需要,这些青年医护人员都会挺身而出。因为工作努力,他们中有些人还获得了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青年医护人员毅然写下请战书,田龙营、聂全国、朱司令驰援湖北。其间,田龙营每日跟进患者肺部康复情况,帮助患者排痰,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为危重患者顺利撤下呼吸机提供帮助;聂全国因地制宜,利用浴室玻璃作为“白板”,分享氧疗、呼吸机使用方法等。在聊城,ICU派出人员24小时驻守发热隔离病房。“当走进病房与患者面对面接触,听到患者的咳嗽声,我不会感到恐惧,因为我知道自己身后有一个团结又强大的团队。”参与救治危重患者的副护士长梁彬对当时场景记忆犹新。

因为疫情,ICU取消了过去的探视制度。考虑到患者家属的心情,这些青年医护人员在每日例行病情谈话的基础上,安装了探视系统,清醒状态的患者能与家属视频通话。应家属要求,他们也会拍摄患者照片、视频,满足家属对亲人的思念。

记者采访时,一场气管插管操作的床边带教课开始了,年轻的医护人员经过培训、锻炼,最终成为中流砥柱。“我们科室是山东省首批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教学基地,划分了呼吸治疗、血液净化等七个亚专业小组,大家都铆足了劲发展新技术,为救治患者再添把力。”说起新技术,梁彬和曹东明都非常自豪。这些技术的开展与他们的努力密不可分。以被称为“人工心肺机”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为例,去年,一名外科手术患者突发心脏骤停,医护人员在对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将其送入ICU。在连续心脏按压2—3小时后,患者用上了ECMO,医护人员高度怀疑患者为肺栓塞,于是实施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通过CT检查进一步明确了病因,实现患者在ECMO辅助呼吸状态下转运。“这种转运难度很高,既要保证ECMO一直运转,还要避免路上颠簸引起患者身上的管路移位,危及患者生命。”曹东明说,该患者的成功转运让他们决定尝试建立ECMO市内转运制度,为更多危重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临近中午,医护人员开始倒班吃饭,但他们却没有放松紧绷的神经。“患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恶化,说不准下一秒我们就要开始抢救了。”梁彬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日常——为抢救患者而随时准备着。

2022-05-19 ——记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青年团队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2085.html 1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书写青春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