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调则调 调判结合 案结事了
东昌府区擦亮行政复议“法治底色”
本报讯 (记者 王军豪) 2月14日,东昌府区行政复议工作人员针对一起不服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案件进行了调解,实质性化解了行政争议纠纷。
去年9月份,徐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徐某认为其行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是采取了不当方式,公安机关对其处罚过重,应当从轻或不予处罚,并于当年10月24日申请行政复议。
接到徐某行政复议申请后,东昌府区行政复议机关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积极与办案民警沟通,详细审阅案件卷宗,实地调查了解办案机关对申请人行政处罚的全过程,全面了解案件的处罚依据、争议焦点,还原了案件实情。经过多方面调查取证,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认为该案件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公安机关适用依据正确、定性准确、处罚得当。
为切实化解案件争议纠纷,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耐心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并结合案件详情向徐某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处罚依据以及类似案件的处罚情况。最后,徐某进一步认清了自己的违法行为,并对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
行政复议是有效化解行政纠纷、提升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渠道,也是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重要举措。东昌府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忠巨表示,东昌府区司法局紧紧围绕“能调则调、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原则,不断探索行政复议审理机制,创新打造“法惠昌民·议润人心”行政复议品牌。
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东昌府区建立区政府行政复议“一站式”窗口,打造集接待、阅卷、调解、听证、审理于一体,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管理智能的行政复议服务中心,做到“来电必接、来访必理、有问必答、有件必收”。增设行政机关负责人调解室、“法惠昌民”党代表工作室、公职律师工作室。发挥公职律师作用,参与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提升行政复议综合效能。针对基层行政执法活跃、矛盾易发多发的现实情况,建立以区行政复议服务中心为龙头、以执法部门为主干、以司法所为支撑、以村(社区)为基点的“四级”行政复议网络体系。31个执法部门、14个司法所和7个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21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设立行政复议受理点,聘任村(社区)法律顾问、部门法律顾问、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为联络员,将行政复议服务咨询功能拓展延伸至基层末端,实现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萌芽、行政程序中。
东昌府区注重“先调后裁”,将行政复议调解和解贯彻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全过程并优先适用,推行“复议调解+多元调解”模式,强化审判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行政执法单位之间的对接与沟通,采用听证会、案审会、联席会议等方式进行调解,查明案件事实,把矛盾化解在诉前,形成“府院联动,纠纷联处”“复调对接”“诉调对接”大调解格局,既节约了行政和司法成本,又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