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聊城擦亮“两河之约”文旅品牌
——儒商大会助力聊城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三
■ 本报记者 胡欣
黄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灿烂文化因“河”传承;大运河,沟通南北、贯通古今,美好生活应“运”而生。
世代枕水而居的聊城人从黄河、大运河中汲取着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发展动力。
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近年来,聊城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大战略,整合提升、创新利用文旅资源,全力打造“两河”交汇明珠城市,加快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推进聊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运河时代”。
阳春三月,群贤毕至。借力第三届儒商大会的良好契机,聊城与五湖四海的儒商共谈合作、共谋发展、共开新局,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奔赴在“春天里”。
以“儒”为媒
塑强特色文旅品牌
聊城,是黄河与大运河唯一实际交汇的城市。黄河(聊城段)全长59.51公里,自西向东流经阳谷、东阿2个县;黄河支流金堤河全长80.8公里,由莘县高堤口入境,流经莘县和阳谷县。大运河(聊城段)全长97.5公里,从北向南流经临清市、茌平区、开发区、东昌府区、度假区、阳谷县等6个县(市、区)。
这里世代传颂着鲁仲连射书救聊、鲁义姑义举退敌等故事,诞生了“义学正”武训、抗日名将张自忠等仁人志士,走出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白云等模范人物。
仁爱忠信的齐鲁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赵遗风在这里碰撞,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在这里融合,塑造出聊城人崇礼尚义的精神特质,也保留下种类繁多的文物遗存和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激发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根源所在,是推动文化“两创”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聊城着眼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对标一流城市范例,编制全域旅游规划,高水平推进国家文化公园(聊城段)建设,彰显黄河农耕文明、大运河商业文明交融的独特魅力。充分挖掘名胜、名著、名人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擦亮革命老区品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聊城因水而生、因湖而丽。去年以来,我市重点打造了“我家门前有条河”推广品牌,文创产品大赛、旅游特色精品线路大赛、书画大展、短视频大赛、摄影大赛6大主题活动持续掀起高潮。“与此同时,我们还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举办节会展演活动,每个节气都会开展一次风俗展演活动,用歌舞、诵读、书画、摄影、饮食等多种形式,采取线上直播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内涵。”市文旅局局长周江涛表示。
以“商”为道
构建“一城两带”文旅格局
2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近12个月地级城市平均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聊城市综合排名居全国第7位,成功创建为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
在聊城,诚实守信已成为企业和市民的广泛共识,并积淀为这座城市的底色。
大儒商道,以诚立身。敬儒重商、亲商富商。聊城延续传统商业文明神韵,以“文脉赢得商脉”,深挖两河文旅资源,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构建“一城两带”文旅格局,发展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建设项目二期现场签约;聊城“新三宝”——阿胶、灵芝、桑黄,东昌雕刻葫芦,景阳冈酒以及临清三和蜡染受到追捧……在3月26日开幕的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聊城元素”备受关注。其中中华水上古城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旅游项目、中国·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项目入选2023年山东省重点文旅招商项目推介,寻找“合伙人”。
突出项目支撑,龙头带动,全域统筹。以5A景区创建为引领,加强中华水上古城保护,推进业态活化,让古韵今风相得益彰;实施一批沿黄沿运重点项目,推动曹植景区、景阳冈文化景区等优化升级,完成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造,推动文旅与交通水利、乡村振兴深度结合,实现“两园”同步建设、“两带”融合发展。
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提振消费信心。实施文旅惠民消费券发放行动,安排200万元财政资金发放惠民消费券,从文创产品、文艺演出、旅游景区等文旅领域进行补贴,带动文旅消费……近日聊城启动了“2023惠享水城消费年·迎春消费季”活动,以“两河之约·乐享水城”为主题,策划推出“惠享水城、创意水城、青春水城、夜游水城、欢购水城、艺动水城”6大主题55项文旅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方位推进文旅市场回暖复苏。
借助儒商大会等合作平台,聊城将在大儒商道中探寻合作共赢的新机会、新途径,不断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动力、新源泉、新引擎。
文旅融合
“诗和远方”就在家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连日来,冠县“中华第一梨园”风景区里,梨花白色如雪,挂满枝头,吸引了许多游客打卡拍照。
赏花之余,旅客还可以去马颊河房车露营地、七彩农场研学基地、孔里庄村、中共冠县王村第一支部、赵健民故居和兰生幽谷景区联动“打卡”。一路繁花,不负春光。大家纷纷感叹:“这里越来越美,充满诗情画意。”
文旅融合“融什么”“怎么融”,关键看能不能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聊城不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艺相得益彰,时尚新范与时代潮流澎湃涌动。深耕“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塑强“厚道老聊城·地道新三宝”标识;打造提升“舌尖上的聊城”,推出阿胶宴、水浒宴、运河宴等特色美食;创作一批展现聊城历史印记的精品演艺……
发展商圈夜游,围绕百货大楼、万达广场、铁塔等商圈,打造集美食、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消费聚集区;进一步丰富米市街、朱雀街、当街等主题街区文化活动,打造主城区新的休闲消费集聚地,进一步丰富文旅业态,拉动夜间消费需求。
白天饱赏两岸风景,夜晚枕着水声入眠。俯拾皆是的两河文化、绮丽隽永的水上风光……在聊城,细数时光温柔缓慢,感受别样的风情。
一次大会,一场盛宴,带来无限可能,也带来无限期待。以“会”为媒,共赴春天最美约定。“两河”交汇明珠城市聊城,正乘风走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征程上,续写着一座城市的千年峥嵘与不朽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