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菊:把最好作品奉献给父老乡亲

■ 本报记者 林金彦

3月27日,刚吃过早饭,今年60岁的徐秋菊便和志愿者一起谈论如何改进新编小戏《志愿者图个啥》。“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作品,近期就能创作完成。”徐秋菊说。

徐秋菊是莘县十八里铺镇李庄村的一名文艺志愿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的传承人。2019年以来,她先后参加和组织开展了“曲艺进乡村”“文艺扶贫点对点服务进乡村”“燕塔剧场培训进广场”等志愿活动200多场,服务范围覆盖全县24个镇街。目前,她组织的文艺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200多人,这支队伍经常到附近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宣传、防诈骗防溺水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2021年9月,徐秋菊作为山东省文艺志愿者代表参加了中国文联组织的《时代风尚》节目,先后被评为“最美聊城人”和聊城市“优秀文艺志愿者”。近期,徐秋菊还被评为聊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最美志愿者。

徐秋菊出身于曲艺世家,自幼随父母学唱河南坠子,十四岁登场说书。“那时候日子虽然很苦,但我看到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和对曲艺艺术的热爱,就不觉得苦和累了。”徐秋菊说,“打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说一辈子书,干一辈子文艺工作,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结婚后,徐秋菊去济南开了一家婚庆公司,搞得有声有色,但她对文艺的热爱和执着却难以丢弃。2018年9月,她返乡参加“莘县首届原创文艺大赛”时,由于表现突出,受到文化部门的表扬。后来,她专门去县文联表达了自己酷爱文艺、愿意回到家乡传承发扬曲艺艺术的想法。莘县文联相关负责人鼓励她从文艺志愿者做起,发挥文艺特长,并引荐她加入了县曲协。从2019年夏天起,她和妹妹、妹夫在李庄村等村庄进行义演,取得很大成功,先后吸引了30多位民间艺人参加演出。她还牵头成立了县曲艺志愿者服务队,先后演出200多场。

在文艺志愿服务演出中,徐秋菊坚持传播正能量,演出优秀传统曲目。为提倡文明新风,她选唱了河南坠子《孝当先》;为宣传政策,她演出了《今非昔比》《党的光辉照万年》等节目。此外,她坚持说新唱新,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好聊城故事。今年以来,徐秋菊根据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创作了4部坠子戏,内容涉及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等。

由于节目大多是通过身边的人唱身边的事,徐秋菊和服务队的演出现场感染力非常强,很受群众欢迎。李庄村有位五保户,虽然不缺吃不缺穿,但是精神不振,天天拿着马扎在胡同口一坐就是半晌。现在每次有活动,徐秋菊都把他请到现场去看节目,有时还带着志愿者去他们家给他唱小曲,和他聊家常。如今,他变得精神头十足,村里有啥事都积极参与,还成为村里的一名志愿者。

“四年多的志愿服务演出,有付出,也有收获。”徐秋菊说,有时排练节目在自己家里,一排就是十几天,她就自掏腰包让大家吃饭;出门演出时,近路骑电动车,远路租车,费用都是她自己出。家里人问她图什么,她自己明白,自己的初心实现了。“在展示自己才艺的同时,能让乡亲们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就是我个人的所图。”徐秋菊表示。

现在,家人也越来越理解她,越来越支持她。“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就应该听党话、跟党走,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打造永不落幕的基层文艺大舞台。”徐秋菊坚定地说。

2023-03-3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27805.html 1 徐秋菊:把最好作品奉献给父老乡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