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超的“三夏账本”

王海超在操作智能水肥一体机。■ 商景豪

■ 本报记者 鞠圣娇

“咱就剩这百十亩棒子没种了,今天下了雨,再浇点水,不用多久就能种完。”6月19日下午,望着已经种上玉米的田地,冠县店子镇里固新村党委书记王海超仿佛看到了一片丰收的景象。

王海超从小做生意,没怎么干过庄稼活。2020年,年过50的王海超被任命为里固七甲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通过换届选举成为里固新村党委书记。当时的里固新村共有村民5000余人,近4000人是回族,村集体零收入。王海超及村党组织成员经过商议,决定盘活土地资源,先后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种植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成立后,对农户土地进行了集中流转。村集体统一耕种,既解决土地抛荒问题,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农户每亩地能获得1200元土地流转费用,比自己种地多了好几百元,还腾出了时间从事其他工作。

这几年,王海超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水一身泥,也成了农业行家。不过,跟传统农民不同,王海超心里有好几个账本,既有如何使用水肥让农作物增收增产的,还有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的。

今年麦收,王海超每天四五点就起床到地里,晚上十点才回家吃饭,“睡不着,想这一年施了多少化肥农药、浇了多少遍水。能收成啥样,全看这几天了。”连着四五天,王海超跟农机手一起住在了地里,心里默默合算着每亩地的产量。

钱要挣,也要会花。为了发挥土地流转的优势,里固新村党组织领办的红石榴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利用各级统战部门拨付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自筹资金,购买了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和玉米播种机,修建了晾晒场,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光秸秆还田、犁地、耩地这三项,从外面找人得145元一亩,我们自己干的话,加上人工费、油钱,一亩还用不到50元。”王海超仔细地算着这笔账。在他看来,现在投入资金买机械,不仅节省人工,也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合作社购买了能够施肥、打药的农用无人机,在地头安置了覆盖1000亩的智能水肥一体机,只要一按按钮,施肥浇地都能自动完成,让种地越来越智能化。“村里的账跟家里的账一样,都需要做好规划,都需要精打细算。只有这样,日子才能越过越好。”王海超这样比喻。

有人说王海超算账算得清,但他也不是每笔账都那么“斤斤计较”。王海超觉得,为了群众,要算大账,不算小账。比如合作社流转群众土地都会先支付费用,村集体的结余用于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

今年麦收,合作社的收割机先收割了群众的麦子,再收割合作社的麦子。“毕竟合作社的抗压能力比群众要强一些,而且咱搞这些,不也是为了群众嘛。”眼前这个回族汉子,他每一个账本都写满了为民初心。而王海超的付出也赢得了认可,通过一笔笔“精细账”,里固新村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2023-06-2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3279.html 1 王海超的“三夏账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