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两个定位”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 井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民营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更是聊城市聚力“两个定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必须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人才是第一资源,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要在“培训”上发力。注重对民营企业领导层培训,提高民营企业领导的创新意识、促使其制定创新战略,增强战略定力,把控创新方向;加大对科研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已引进高端人才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对现有科创人才进行分层次、精准性培训,以提高整体创新能力。要在“激励”上下功夫。对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奖励、职称评定等制度进行完善,这既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也有利于留住现有人才,减少外流。此外,要善用“外脑”。加大与相关科研院校、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机制,提高创新效率。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必须缓解融资难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顽疾。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其紧迫。要引导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度的规范可以降低金融机构收集企业信息成本,从而提高银行贷款意愿,也有利于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拓宽融资渠道。要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将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各金融机构相关产品等在平台发布,企业可择优而选,甚至可以私人定制,通过“一企一策”解决问题。要加大金融机构创新,重点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满足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例如可以多样化发展各类股权融资,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杠杆作用,成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构建引领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完善科技金融信贷服务,建立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体系。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必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更好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优化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营商环境,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创新型企业培育、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集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等,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民营企业面临终止运营、破产重组等状况,要深刻理解市场经济的活力就在于优胜劣汰,倒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结构也是民营经济的机遇之一。民营企业应充分了解并争取政府出台的相应优惠政策,根据市场发展方向及需求,加大创新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DZD202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