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两河明珠”新定位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傅军
聊城市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指出,要努力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其标志着聊城市从“东昌湖时代”“徒骇河时代”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运河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两河明珠”城市定位,立足黄河与运河交汇的天然区位优势,以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指向,凸显黄河元素与运河元素的交融发展,是聊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新旧动能转换深度融合,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有序衔接的生动实践。
“两河明珠”是对城市名片的更新与重塑,是对城市发展的重新规划,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进入新时代,城市的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城市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两河明珠”提出正当其时。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将“两河”的保护传承与生态建设、市政建设、园林建设、水利建设等密切结合,以景为体、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不断更新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力促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两河明珠”城市,进而在新一轮竞争中以新的姿态和面貌抢抓机遇,赢得先机,为聊城发展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创造机会。
“两河明珠”城市定位是立足国家和山东省发展的新布局,是对聊城发展思路和空间的扩展,也须找准发力点。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我市“江北水城 运河古都 生态聊城”的金字招牌名声在外,已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彰显了聊城昔日的辉煌与今朝的繁荣。而今,伴随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启动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纵深推进等多重战略机遇的叠加,聊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两河明珠”城市建设既要凸显大运河的张力,更要深挖黄河的潜力。近年来,聊城结合区位特点、生态格局、资源禀赋和战略机遇,统筹黄河流域聊城段各方优势,持续挖掘黄河元素,取得丰硕成果和突出成效。但与运河聊城的鲜明发展品格相比,也需清醒看到短板不足。因此,打造“两河之城”,擦亮“两河明珠”新名片,必须扬优势补短板,在承继传统水城优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系统整合、集中呈现聊城黄河元素,在黄河元素与运河元素交融中彰显特色突出的“两河明珠”城市定位。
“两河明珠”城市是聊城从国家和山东发展大势中抢抓机遇、找准定位、谋篇布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为城市发展把脉布局,指明目标方向,明确发展路径,这体现出聊城在引领新一轮鲁西崛起中的底气、决心和担当。这也需要全市上下抱定“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点燃“天下不敢小聊城”的豪情,以“三提三敢”聚焦作风转变,全面提升执行力,推动聊城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聊城打造‘两河明珠’品牌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