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便民的阳光交易环境
■ 市发展改革委
市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招标投标制度在促进社会资源公平竞争、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开展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及监管等工作,推动招标投标活动“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暗箱走向阳光、由无序走向规范”,我市被省政府定为“评标操作规范”试点城市,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阳光交易环境逐渐形成。
建章立制,完善招标投标工作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工程招投标进场交易项目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投标企业投标信息查询指引》等文件,规范了评标专家和交易主体行为标准,方便招投标主体熟悉流程及环节。印发《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标投标项目推行远程异地评标相关工作的通知》,牵头省级试点工作,成为全省首个远程异地评标金额破百亿元的市。制定《自主选择进场交易项目工作规程》,是全省首个对《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以外项目进入平台交易行为进行规范的文件,推动了交易制度化、规范化。
先试先行,创新招标投标工作模式。今年我市在招标投标领域争取了“服务重点项目提速增效”和“完善交易数据深度分析应用”两项全省“揭榜挂帅”试点工作,为进场交易项目明确服务专员,实现进场交易重点项目信息发布、开评标服务等全流程保障,推动了我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掌握投标企业参与频次、中标率、异常聚集等情况,通过开展招投标数据深度分析应用,为规范招投标市场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撑。
优化服务,提升招标投标工作水平。常态化开展服务“好差评”工作,组织市场主体对工程招投标进场交易“一项目一评价”。今年以来,共收到反馈结果2811个,满意度99.1%。每月定期抽取进场交易项目数量的10%进行电话回访,动态了解企业诉求。定期组织招标代理机构、行政监督部门、投标企业开展座谈,征集意见建议37条,对合理化建议,指导督促部门加快落实。实行保证金退付时限提醒制度,将保证金及时、完整地退付到企业手中。推行减免投标保证金政策,今年共33个工程建设招投标进场交易项目享受减免保证金政策,减免保证金金额3281万元。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隐性壁垒和监督管理方面,招标投标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增设证明事项等隐性限制政策制约了招标投标制度竞争择优功能的发挥。监督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在监督形式上,偏重事后监督,缺乏事前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偏重违纪违法行为查处,缺乏对重大决策、重大行动的监督;在监督方法上,偏重现场检查等常规监督,缺乏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上的创新。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清理招投标领域不合理限制,打造公平营商环境。开展招投标不合理限制政策专项清理行动,清理对投标企业必须在项目所在地、投标企业必须在招标人所在地设立分公司等排斥外地投标人的行为规定。组织开展增设证明事项、注册认证等限制竞争行为清理,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
强化招标投标监管措施,打造公正营商环境。积极推广“互联网+招标投标”,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场景应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系统功能,推动招标投标全流程监管、预警,实现实时监控。建立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的联合监管机制,坚决打击串标、围标等行为。
强化招标投标制度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探索差异化缴纳投标保证金制度,开展水利工程投标保证金保险试点。在做好招投标项目信息公开工作基础上,开展交通、水利工程招投标项目开标信息公示工作,进一步增强信息透明度,做好省级试点示范工作。